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  相似文献   

2.
2008年,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舒婷将参加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名人走进草堂”活动,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坛”讲诗。据悉,杜甫草堂将把“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打造成为成都版《百家讲坛》,定期邀请名人与观众坐而论道,畅谈中国诗歌文化。与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主题多样不同的是,“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的主题将以诗歌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1939年,易君左曾游历杜甫草堂。其《锦城七日记》,有过浓墨重彩的描绘。对杜甫草堂的四至及环境,其《草堂总检阅》亦有精密的考证。其《草堂寺》、《浣花溪杂诗》和《谒杜工部(子美)草堂》等诗篇,或清新淡雅,或炽烈奔放,足可流传。  相似文献   

4.
《名儒草堂诗余》是元代江西庐陵凤林书院 ① 无名氏所选辑的一部词选 ,大抵均是至元大德间的作品 ,又名《凤林书院草堂诗余》、《元草堂诗余》、《元儒草堂诗余》等等 ,分三卷 ②,收录六十二人 ③,二百零三首词作。由于这部词集诞生于词的式微期──元代 ,故而一直未受重视 ,迄今为止 ,只有马群同志写过一篇《〈名儒草堂诗余〉探索》④,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 ,本文拟将对此词选的版本与作者问题作进一步论述 ,使我们深入了解这部词集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的情况。一、词集的版本《名儒草堂诗余》最早有元大德间刻本 ,陶湘在《仁和吴…  相似文献   

5.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带口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两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草堂”便是成都草堂。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泥古不化》选自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基本模仿汉晋笔记本小说的写法,以志怪为内容,再加以创造,记事朴素,描写直白,中间常夹以议论,其目的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 《书》 《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各段历史中有关修身、选贤、理财、法制、治国等不同事件出发,揭示历史隐微,昭示历史教训,对当代亦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艺蒙 《文教资料》2021,(4):14-15,3
《元儒草堂诗余》之所以会被贴上遗民与地域性词选的标签,是因为清代浙西词人的流派与尊体意识,使《元儒草堂诗余》中词人与词作的多样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元儒草堂诗余》的价值正是在清代被发掘的。  相似文献   

9.
陈铎的《草堂余意》是以《草堂诗余》为范本,追和唐宋人词所成之集。《草堂诗余》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都有深刻的影响,对"诗余"的追和在明代中后期也甚是流行。陈铎在追和的过程中,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是中规中矩地模仿,同时也表现出重情重自然、率性流丽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明代前中期著名词人陈铎、张綖等人的词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反思《草堂诗余》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陈铎等人在创作实践中对《草堂诗余》的学习经历了由唱和、模仿到有所突破的过程;在词学观念上,对《草堂诗余》的批评经历了由推崇到反思、由具体实践到理论提升的过程;陈铎等人的词学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进一步传播和繁荣。《草堂诗余》的传播接受与明代前中期词学演进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露珠 《语文天地》2013,(10):32-33
杜甫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流浪到四川成都,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四川成都时所作。茅屋即浣花溪畔的草堂。这座草堂是由杜甫朋友高适、严武资助,经过几年才建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约写在草堂盖好的那年八月,诗歌真切描绘了屋破  相似文献   

12.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穷尽性地搜集了12 952个双音节复音词,并以此为讨论对象和讨论范围,首先根据构造方式系统地考察了《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然后详尽地分析了双音节复音词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和特点,折射出了汉语词汇发展至清代中叶时汉语双音节复音词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对联渊源流长,浩如烟海,其中文学对联不乏佳作。这些对联不仅含有丰富的作家作品知识,而且与中学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倘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文学名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来介绍李白的字号、性格为人以及诗歌风格;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用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来介绍杜甫字号、草堂以及诗歌价值。可谓一石三鸟。 笔者收集了一些文学名联,并作了一些教学尝试,现具体谈淡文学名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对联来介绍作家生平  相似文献   

15.
正"淋漓尽致"的误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讲话表达得详尽、透彻。淋漓,液体往外渗或往下滴的样子,这里形容畅快、尽兴。例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草堂》:"然吾观其前一段叙乱处,叙得何等简洁,便是史公绝妙笔法;中一段描写乱人情景,何等淋漓尽致,便是《三百》惩戒法旨。"汪曾祺《皮凤三楦房子》:"大概是因为通过这些  相似文献   

16.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7.
从《庐山草堂记》探析白居易的建筑园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为发端,通过查找文献材料,力图廓清白居易庐山草堂的建造背景及其历史,同时分别从建筑择址、平面布局、室内摆设等方面对这座富于野趣的唐代园林住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中叶纪昀晚年为追述平生见闻而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研究者通常把它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对比研究,但在语言特色研究方面,《聊斋志异》的研究早已收获颇丰,而对《阅微草堂笔记》语言特色的研究却尚未出现系统性、专门性、建树性的成果,仅有一些零星的评价性说法。《阅微草堂笔记》的叙述语言简约、淡雅、冷幽默,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娓娓可听等语言特色鲜明独到。  相似文献   

19.
吴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50-52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悖反:一方面,作为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僚,纪晓岚的思想观念中时常闪烁着民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另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使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非人性的内容。这一二律悖反现象的存在,使《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也许有人对此就有疑问了:李白的名为何取“白”,而字又取为“太白”呢?这个“白”和白的颜色有没有关系呢?据李阳冰《草堂集序》:“(白父)神龙(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