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三十年过去,忽然又从报纸上看到张铁生的名字,《昔日“白卷英雄”,今日“千万富商”》,这篇报道说张铁生出狱以后,白手创业,刻苦钻研,如今饲料加工生意做得很大,已经腰缠万贯,他终于可以摘掉白卷的帽子了,他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这个考场上,我没有交白卷!”  相似文献   

2.
一张白卷     
林老师在批阅期中语文试卷的时候,发现有一张试卷除了填写了班级、学号、姓名而外,竟不着一字。林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交这张白卷的竟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王峰。王峰是一位优秀学生,平时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怎么会交白卷呢?林老师感到惊诧莫名。她翻了翻卷子,发现试卷末页的空白处写了一封信。林老师微微一愣,便急切读起信来。尊敬的林老师: 您好!当您看到这张试卷的时候,一定感到很奇怪,这个您平时比较器重的学生,堂堂的语文课代表怎么会交一张白卷呢?林老师,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把事情的经过,如实地告诉您。 那…  相似文献   

3.
在上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有同学问:“课文中说:‘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者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点隐约。其辞的文章。’《文艺新闻》也是上海的报章,它载了‘这件事’,为什么前面说上海的报章‘都’不敢、不愿,不屑载这件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同学的提问颇有点咄咄逼人。笔者曾多次上过这篇课文,但没有人就这个特选句提出过问题,教者也就囫囵过去,现在是回避不了了。这个句子从逻辑上分析起来是矛盾的。但语言不等于逻辑,丰富多采的汉语中有不少有  相似文献   

4.
我收齐练习卷,便急于批阅.正满意于学生的成绩之时,一张白卷跃然眼前,一看姓名,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可是班上的优秀生啊!身体不舒服?还是--?我把这个学生叫到跟前,他的回答更是出人意料:"我为妈妈交白卷,她只知道关心我的成绩,只知道买课外资料让我做,却从不了解我的感受,从不问我需要什么.我就要为妈妈交白卷!"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啦?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儿子最好当皇帝,女儿最好当皇后。然而这位置每个国家只有一个。就是连皇帝佬儿自己的儿子也不一定有把握当,世袭也有不少被推翻的。至于什么大家大师大官也是千万分之一的事。別把孩子逼坏了。将来他成个啥样你也左右不了。有条件的你给他提供一定的条件,没条件的让他去自我奋斗好了。凡大人物都不是父母望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Godfather death     
导读: 一位贫穷的农夫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死神收养了他刚出生的儿子, 成了他儿子的教父, 并把他儿子培养成了医生。医生违背死神的意志救了皇帝和公主, 结果他的生命被缩短了……  相似文献   

7.
爆笑超市     
“闻鸡听琴”儿子要听故事,爸爸准备给他讲“文姬听琴”。说的是蔡文姬小时候的事,可儿子一听题目立马表示不满“:老爸,上回你讲的是‘闻鸡起舞’,这回又讲‘闻鸡听琴’,能不能讲点儿新鲜的?”再试试脚气儿子看到有卖彩票的,非要试试运气,于是买了一张。刮开一看没中,儿子还要再买一张,理由是刚才那张是左手抽的,想再试试右手的手气。第二张刮开同样没中。爸爸问“:两只手手气都不行,死心了吧?”儿子笑嘻嘻地说“:要不,我再试试脚气?”哪吒的弟弟儿子最近看动画片《哪吒传奇》很入迷。有一天,看书时看到“叱咤”两个字不认识,便问爸爸怎么念…  相似文献   

8.
英语木屋     
—位贫穷的农夫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死神收养了他刚出生的儿子,成了他儿子的教父,并把他儿子培养成了医生。医生违背死神的意志救了皇帝和公主,结果他的生命被缩短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齐己拜郑谷据宋戴埴(音植)在《鼠璞》中引陶岳的《五代史补》载:郑谷在袁州,齐己带着自己的诗稿去向他请教。当郑谷看到《早梅》一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时说:“数枝’不妥,因有‘数枝开’就不能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妙?”齐己一听,极为叹服,连忙下跪,拜郑谷为“一字师”。张回拜齐己据《南唐野史》载:诗人张回写了一首寄远的诗中有这样两句:“蝉鬓雕将尽,虬髭白也无?”齐己一见,认为“白”字不妥,不如  相似文献   

10.
滔天罪恶‘四人帮’,篡党夺权乱纪纲。 赖得英明华主席,当机果断镇猖狂。 诒谋选定接班人,亲笔书成‘我放心’。 主席放心主席继,放心万倍是人民。 当铁 吕妖 放选 英罪欲氓 非艺 年公 后狐 心定 明恶趋自 谁汐_名司 则白 主接.华,炎相 辨夸-ILX骨 席汞 主卤势人 得夸 狄_帝精 继人 席人另 矛 多 矛 克帽 一 罗’一@ 多帮 月抱禾 久批 一子 鲜、画 放亲 当L马才 将孔’厂 耻皮 心笔 机’吹本 毒卓 自L 无剥 万书 果篡牛堂 草儒 封”’知尽 倍成 断盔集辜 乱一 一戴 是现 是一 镇吞十无 香把 左人 典原 人我 猖权身文 花抓 派自 型形 民…  相似文献   

11.
口语能正音     
已故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在台北大学作《何为正音》的报告时说:“我第一次看到‘针灸学’时,便会念它‘针灸学.”还说:“《论语》里头有个沂水,山东有个临‘临沂’,台北有个‘临沂街’,可是你要叫三轮车拉‘临沂街’,有的人就不懂,他只认得‘临沂街’.照韵书上的‘沂’字没有这一读的,一定是把‘沂’字误认为‘祈’字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由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又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被北洋军伐政府逮捕.在当时所谓的国务会议讨论这件事时,一位阁员恶恨恨地说:“只要看他的名字,就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什么名字不可取,他偏偏叫个李大钊.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3.
异化文墨     
首先声明,这里的“异化”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写下这个题目,是有感于某重点中学的一次模拟高考作文的评分。兹录文题如下。“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在一次集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有人举起手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说:‘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踏上了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4.
多种鲜花     
唐金龙 《师道》2006,(5):42-43
最近,一位激愤的家长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为此,上初二的儿子正跟她闹别扭,觉得妈妈“既LT(老土),又DC(独裁)”。其实,让这位家长生气的,是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聊完了,一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母代”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家里包饺子,他一个不吃,我问他,他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米西’;我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瞪眼儿听不懂,他还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我说‘矮扶了油’(I服了YOU)。正经的东西还没学会,…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个离异家庭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最近突然不肯去读书了,真急死我了。”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哭,“这孩子从小就比较崇拜父亲,嫌我管他太多、太唠叨。我们两口子离婚时也没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是把孩子当一件物品一样判给了我。孩子想跟父亲,但父亲不要他,孩子觉得父亲抛弃了他。我觉得欠儿子很多,就在物质上拼命满足他。儿子要鳄鱼、阿迪达斯这些名牌,全都买给他。我一有事外出,就叫饭店给他送饭上门。上学期的一天,老师说儿子‘就因为你一个人的成绩差,拖了全班的后腿,把全班平均分落下来了’。从此,我儿子就不去上学了,天天在家玩电脑,…  相似文献   

16.
浓郁的气味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她外孙板儿也跟着进了大观园学校。从乡下来到城里,板儿只高兴了一阵子便高兴不起来了。首先是同学们会笑话他的乡下口音。惜春问板儿:"你为什么把‘为什么’说成‘咋的’,把‘就是’说成‘揍是’?"  相似文献   

17.
<正>项羽被后人誉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在群雄逐鹿的秦末,在漫长的楚汉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使他成为了一代英雄豪杰。如果说刘邦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帝王,那么项羽则更是青史留名的永世英雄。《史记·项羽本记》中,司马迁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皇帝)头衔的人。在司马迁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到她的亲戚家串门,碰到这样一件事:家里的钥匙不见了,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于是,做母亲的就‘怀疑’五岁的儿子兵兵把钥匙玩丢了。‘兵兵,你玩钥匙了吗,’‘没……有。’孩子的回答吞吞吐吐。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到她的亲戚家串门,碰到这样一件事:家里的钥匙不见了,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于是,做母亲的就‘怀疑’五岁的儿子兵兵把钥匙玩丢了。‘兵兵,你玩钥匙了吗?’‘没……有。’孩子的回答吞吞吐吐。  相似文献   

20.
邓付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四人帮”反对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反对学生以学习科学文化为主,胡说这是‘智育第一’,是‘脱离无产阶级政治’。他们鼓吹‘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并把今天掌握了文化的劳动者及其子弟诬蔑成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四人帮’这些谬论的流毒,现在仍然需要大力肃清。”“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反革命政治的需要,在教育战线上曾多次兴风作浪。而每一次向无产阶级进攻和挑战,总是要祭起所谓批“智育第一”这根大棒。他们把“智育”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