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
薛世尧 《少年月刊》2011,(12):41-41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挫折,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了面对。其实,成功往往离我们只有—步之遥,只要我们在困难面前,开动脑筋,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可以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云  王其生 《老年教育》2007,(10):36-36
若把人生比作一棵树,光阴的故事则是长在树上的叶.四季轮回,叶也随之凋零,遗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三平”精神“贵”在一个“平”字,“平凡”是一种生存常态,“平静”是一种生活常态.“平常”是一种生命常态;“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创造,有“热血”就有激隋,有“责任”就有建树。“三平”精神蕴涵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导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心,是人生的一道风景. --题记 爱心的涵义极其深厚广阔,像久远的高原,像广阔的海洋.不,什么都无法比拟,因为爱心布满宇宙,无边无际;因为爱心贯穿历史,无始无终.  相似文献   

7.
有句古语“化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说的就是珍惜现在,把握当前:人的一生由许许多多个“今天”组成,握住每一个今天,才算把自己。的人生紧紧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8.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画中有众多赋有民族特色的范畴,要学习,就应抓重点、抓线索.作者认为"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在传统中国画诸范畴中既是重点,又是线索.首先,文章考察了"形"与"神"的确切涵义;然后,阐明它是传统国画诸范畴中的重点;最后,阐明了它是把握其它范畴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尽管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他的人生之路却并不平坦。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作为日本文坛新星的他曾遭遇到极为艰难的人生困境,他的第一个孩子一出生便是先天性残疾:由于头盖骨缺损而使得脑组织外溢,其形状看上去就像是长了两个脑袋。虽然经过努力抢救,孩子得以存活,却留下了终生的后遗症——智力障碍,即使长大后的智商也只会停留在孩童阶段。当时才20多岁的大江健三郎,宿命般地注定了将要与这样一个孩子相伴终生,其中苦涩的滋味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报刊中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 笔者最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许多报刊往往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不管是表示动作的"粘",还是表示性状的"黏",习惯上都喜欢写成"粘".比如《人民日报》等一些权威报刊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16.
周静 《课外阅读》2011,(5):280-280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把一些不切实际、离奇的想法说成“异想天开”。可是,有“异想”的人就不能够使“天开”吗?我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人大都是由“异想”从而发展到“天开”的。  相似文献   

18.
张雷蕾 《红领巾》2010,(5):42-42
放寒假了,我到姐姐家去玩,一到家门口被一只可爱的小狗迎进了屋。“姐姐,这就是你常说起的那只狗吗?好可爱噢!”我激动地问姐姐。  相似文献   

19.
点击烦恼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上新添了一些"怪毛病"。比如,写完一行字后,非要从头开始把这句话反复看几遍,确信没有什么毛病后再写下一句,写完  相似文献   

20.
“二奶”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全社会话语的焦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二奶是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格格不入的,但是即使全社会都在谴责它,“二奶”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以致于出现了职业化的“二奶”。但是最近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空前激烈的是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二奶”维权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