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一阶段,我执教《古诗二首》一课,教材选取的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的教学意图主要是想通过比较法,以诵读与想象为突破口,从内容到形式对两首古诗进行品味、欣赏,让学生掌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冒继承 《江苏教育》2011,(11):46-4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现实任务。与之相应的.各地教师区域交流力度在逐年加大,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升。在与一些校长谈及教师交流工作时,他们提出了交流可以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观点。笔者以为此言不妥。  相似文献   

3.
“缺憾是上天留给人类的唯一生路。” 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太阳永不落山,月亮恒常不变;如果四季常青,天色一味晴好,这个世界将不知多么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4.
吴如厂 《学语文》2011,(2):80-80
一次.我到一所农村学校参加市里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竞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事。那天.我上的是七年级的传统篇目——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相似文献   

5.
周敦颐的《爱连说》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精选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和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想象探讨作者的写作情怀时。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语义上册精选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和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想象探讨作者的写作情怀时.  相似文献   

7.
夏明 《学语文》2005,(4):40-40
2005年第一期《学语文》刊有“秦罗敷该是少女”一文,作者认为秦罗敷该是少女,并且给出了他的三个理由。但仔细推敲起来。不能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9.
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说:“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似乎辽代是一朝一都。笔者翻阅了北师大版教材,发现此处表述仍然含糊不清。其实,辽代共有五个都城,即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这叫“五京制”。那么“五京”分别设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教学应在《课标》.的引导下进行;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介与范例,对教材,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正确观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资源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笔者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分析、学情的认知和资源的运用来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法、指导学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爱,结出的果是美丽的;爱,结出的果是芳香的;爱,结出的果是甜蜜的。爱能创造出奇迹!请仔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和品析,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15日《扬子晚报》头版“名家说”栏发表了“南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该报特别注明,是否有借名家之名来压一压中学生的“叫苦”之声呢?笔者不敢武断)的文章《“劝学”新说》,作为身在教育最底层的中学普通教师的笔者,读后,很感诧异。再二三思之,对其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总觉得该文虽名以“新说”,却看不出其“新”在何处,总觉得是貌新实旧,了无新意,而且心有杞忧,因为名家之言,往往会造成人们的盲从,或导致思维混乱,认为教育界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补课,理所当然,无可非议。如此,积非成是,那也许就不是什么小事一桩了。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讨论:“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家的礼物,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全班分正方和反方展开了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15.
投身课改十几年,不管是什么场合,我几乎没有遇到对课改基本理念有质疑或不同看法的老师,甚至于可以说,一线老师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高度认同。但是,2013年3月,作为深圳市的督学,我参加了相关教学水平评估,听了几所学校的七年级历史课。其中,还是有几节历史课却让我大吃一惊!就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堂观察说...  相似文献   

16.
17.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行道树》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借物抒情散文。这篇散文的第三段有这么一句:“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关于这句话,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可见,教师用书把“悲凉的点缀”中的“悲凉”的意思简单地理解为“城市充满烟尘”而悲凉。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未免肤浅,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白玉凤 《陕西教育》2010,(10):46-46
科学课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师资匮乏的广大农村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大部分科学教师不是专职的.他们是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探索较为有限.导致课前的知识筹备不足.在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华师版)第19课《文字演变》一课时,学生做了一道练习题: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有关我国文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