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洁  王玉峰  张晟 《学周刊C版》2014,(6):228-229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的称谓语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做出的动态顺应,阐述了翻译过程也是译者语言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的称谓语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做出的动态顺应,阐述了翻译过程也是译者语言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基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用交际需要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翻译事实上也是一个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它牵涉更多的变量。因此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选择与顺应--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广告语言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以此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顺应性是其本质特征;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广告语言创作要在语言形式(语音语调、词汇、句型、语篇类型、语码、语言风格等)、语言内容和语用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上下文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后者主要包括受众的心理世界(情感、信念、愿望、认知、意图等)和社交世界(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陈焕红 《考试周刊》2010,(18):43-44
文章以美国近期重要期刊杂志中刊登的广告为研究语料.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对其英语广告语言的选择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英语广告语言的选择是对广告受众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对特殊的交际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广告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模糊语言的具体表现之一,分析它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分析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动机,其目的在于为广告主的广告语创作提供借鉴,为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综观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法,认为培养顺应观念,增强学生的顺应能力,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启示,只要能顺应西方游客的各种语境,其翻译策略就不拘一格,灵活选用。对遵义地区著名景区翻译状况的实例评析可支持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9.
万少琨  李珊珊 《海外英语》2012,(3):147-148,151
随着越来越多的旅客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网络旅游信息的英译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意向、行为和满意度。该文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对旅游官网网络旅游信息的研究,结合当地文化,运用顺应论对网络旅游信息的英译状况进行简单的探讨及理论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12-113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重要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采用模糊表达使广告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达到特殊的商业效果。试图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用实例对广告中模糊语言的几种表现形式和存在动机进行顺应性分析,论证了顺应性是广告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恰当的称呼是开启社交大门的钥匙。本文分析了英汉言语交际实例,指出称呼语具有三种社交指示功能,即认同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及情感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联系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人称指示语的活用和称呼语的变换所实施的言语行为.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指称事物,还能够"以言指事",即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意图.指示语与称呼语作为语言单位,同样具有"以言指事"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分析英汉称谓的特征,从文化差异和语篇意义对等来分析英汉称谓的异同,并使之运用于社会交往和翻译活动中,以期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称呼语的转换使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饶有趣味的言语现象。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性理论(Adaptation Theory)为基本框架,分析和解读英、汉、日语跨语言的语料,继而指出称呼语转换是与语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相互顺应之结果。它印证了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以策略为基础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交际者顺应语境变量的动态过程。其研究目的是对称呼语转换规律有所了解,针对各种语境适时调整称呼策略,顺应对方的心理期待,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本质,指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构建了一个研究语言的新框架。语言的三大特性顺应性、商讨和变异性使语言的选择成为可能。而外语教学从内在属性上讲也符合语言的三大特性。语言顺应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紧密,对实际外语教学过程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称谓系统是人类用于识别身份、指代称呼对象以及交际中角色关系定位的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从语用学的角度看 ,称谓的使用是一个顺应语境关系变化的动态的选择过程。称谓的可选择性是由称谓本身所具有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性所决定的。称谓的选择是一个过程 ,目的是语境关系的顺应 ,即物理语境、社交语境和心智语境的顺应。称谓选择的语境顺应主要体现在群体定势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提出了影响学生网络化语言测试适应度的因素构想,并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对此构想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网络化语言测试适应度的四个因素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规程、网考输入和回答方式。最后文章就此提出了减少负面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教学原理》这本书中,Brown(1994)阐述了文化在第二外语的习得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化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语言则是记载文化生活不同层面的标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本文提出要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外语教学的理想,应以充分利用互动媒体的适应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作为保障。作者着重探讨了适应性学习的远程外语教学策略选择原则,并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提供一定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学习者自身素质、师生时空隔离、学习支持服务不能满足学习需要等原因,造成了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观落后、学习技能较差、自学习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通过转变学生学习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供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教育对策可以帮助远程教育学习者克服学习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