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悦然论     
本着对一个有潜力的文学新人负责的态度,细读其文本,将其置于文学史座标系中来考察,会发现张悦然的小说属于主观型创作,诗化小说;其小说存在明显的唯美主义追求,且充满魔幻与灵异色彩;从女性文学角度来看,其作品是典型的女性文本,具有女性的阴柔极致之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张悦然的中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细致剖析了作品中主人公璟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母亲,与继父,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她用细致繁密的笔触和精美的语言讲述了女主人公在青春期所遭遇的种种爱的缺失和获得,在得而复失的过程中,女孩渐渐长大。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方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在其早期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一部分诗歌中,她希望死亡能使童年的幸福生活凝固而成为永恒;而在另一部分诗歌中她则希望通过死亡来摆脱尘世的痛苦与烦恼,从而获得永久的平静.无论她对死亡持接受还是对抗的态度,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爱与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 ,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 ,爱与死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 ,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 ,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 ,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以马贡多小镇为依托,成功地刻画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壮大直至毁灭的历程,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成员想爱而不能,企图挣扎却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最终被孤独吞噬殆尽的悲惨结局。作为一位探索人类生存困境,为人类未来寻找光明的伟大作家,马尔克斯试图寻找解救人类逃离孤独绝境的途径,并呼吁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用爱来引领人类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14,(11):150-151
死亡是爱伦坡哥特经典主题之一,也是其小说《陷阱与钟摆》中最值得探讨与研究之处。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对作者经历的回顾分析并挖掘他青睐该主题的原因,对死亡的态度及死亡主题是哥特文学中独特艺术的另类哲学。由此深入探讨作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写作风格,以及坡式"来自心灵"的哥特恐惧成就的独特效果,从而对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9.
艾米丽·狄金森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平生写了近1800余首诗歌.她诗歌的主要主题包括自然,爱,死亡.她生前平和,默默无闻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她在诗歌中分享关于爱与死亡的观点并试图告诉读者:只要爱存在,那么死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2009,(18):22-24
本色 1982年,张悦然出生于山东济南。出身书香门第的她,喜欢沉默不语、低头走路,在高中以前,她给人的印象都是含蓄而内敛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下了飞机,只看到黑天冷雨。高速路牌上的地名,从未听说过。从前住处门外的马路,也不觉得熟悉。直到拐进小时候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才不得不承认,我到家了。我八岁随父母搬进这个大院里来,十五岁搬走。又过了近十年,他们重新住到这里。公寓是新  相似文献   

12.
爱是死亡的超越--析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的女儿》为个案 ,对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意识作透视。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最富才情女作家”的张悦然用其敏感和细腻的笔触,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丰富新奇的意象、凄婉动人的文笔刻画了许许多多充满游移与叩问、叛逆却无奈的女性形象,记录了敏感而忧伤的少女的心理成长轨迹。透:付出与这个年龄的心理极为相称的真实。如果我们把这些青春的心理轨迹放在性别的视角下来关照的话,就会很清晰地发现张悦然以她自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对塞林格的小说创作做整体观照,探讨塞林格小说中一直贯穿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15.
死亡主题是狄更生诗歌的主旋律,文章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意义,并从她儿时的"死亡"经历及加尔文教派的家庭的影响,分析她创作这些诗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描写爱与情、孤独、死亡是贯穿川端康成一生创作的主题。川端康成学主题的形成与其孤儿情节及爱情失意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爱与死的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以《海的女儿》为个案,对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意识作透视。  相似文献   

19.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重要一员,曾对小说的形式特征作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余华对死亡——这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和表现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与奇特。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转型前、转型期、转型后三个阶段,和其创作的转变一样,余华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也有一个嬗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死亡表象、死亡思考到死亡承受的衍变脉迹。  相似文献   

20.
死亡命题一直是研究者们探寻废名小说的重要门道,在作者对死亡的沉思与默念中,引寻深藏在其中的奥秘.本文就将从其早期小说出发,结合一些宗教和哲学观点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