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付启  卢镇山 《新闻天地》2010,(8):I0008-I0008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下,该局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岗位、促就业、保民生,  相似文献   

3.
每年全国两会的报道都是各地报纸时事新闻版的开年大戏,这出戏不但要唱好,而且还要唱出彩。笔者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编辑报道工作,深知全国两会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已成为各家报纸每年必须打好的硬仗。现将近几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抢前抓早,做好两会报道开局做好全国两会报道要有抢前抓早的意识,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有了长足的发展。组合式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常见于媒体的一种报道方式。新旧媒体之间的组合式报道各有各的特点。本文以"农民工就业调查"报道为例,说明组合式报道在新旧媒体间的异同,探究怎样更好运用组合式报道,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旭 《今传媒》2009,(6):13-15
4月23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举行200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进展情况,人保部新闻发言人透露,"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各地情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刘振中 《新闻战线》2015,(7):164-165
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的扩招,院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就业问题随之而来。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报道频率高、数量多,在使该问题成为新闻焦点的同时也招致一些批评。新闻媒体的就业报道对实际就业问题的解决、情况的变动产生影响,且其影响可以是积极正面的,也可是负面的。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新闻媒体应设法规避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如果要在新旧媒体的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深度报道真正打造成长项和优势。而这正是决定胜负的一件利器。深度报道是纸媒的一件利器深度报道可以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为未来走向前瞻预测。是最能体现独家特色、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八项规定"以来,会风、文风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转变,这给一些地市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媒体改进政务新闻报道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中央领导身体力行,《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在政务报道上率先示范,压缩领导活动篇幅、版面,转变版面重点和文风,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报道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李曙光  王芳 《视听界》2010,(5):95-96
重大主题报道要能打动人心,这既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更是媒体社会责任所在。在重大主题报道的运作上寻求突破,成为当前传统媒体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提升报道竞争力和公信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方博  方刚 《今传媒》2011,(8):35-37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议题,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框架对大学生就业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框架究竟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又是怎样通过框架来呈现的?对大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报道框架是合理的?本文利用台湾学者对框架的高、中、低三层分类方法,以《中国青年报》2006-2010年对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框架为例,探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框架议题的变化过程,为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寻找合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强化新闻评论的针对性有效性,认识要有高度,分析要有维度,把握要有尺度,直面关注点、触动兴奋点、把握平衡点,在疑惑中给出答案,在纷繁复杂中理清头绪,发挥思想灯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往往成了扬长避短的常规力量和重磅武器。《贴近观察——末端落实"卡"在哪里》(以下简称《贴近观察》),是《前进报》管理工作深度报道栏目,2013年被评为辽宁新闻一等奖和辽宁新闻名牌栏目。栏目开办两年多来,通过作者"贴近观察"的方式,聚焦"管理工  相似文献   

13.
何黎 《中国记者》2012,(7):105-106
怎样把那些虽说很重大、但又看似很遥远的热点事件,讲得深刻到位而又引人入胜,这是地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中的最大挑战。《钱江晚报》的破题方式是:对国际新闻进行"本土性切入",挖掘国际新闻与目标读者之间的关联点,使其尽可能地接上浙江的"地气"。国际新闻@天下浙人浙江人是最早闯荡世界的中国人群体之一,而近年来日益壮大的浙江企业更是雄心勃勃在世界各地施展拳脚。所以,《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在面  相似文献   

14.
紧紧依靠群众、深入服务群众,身体力行“三贴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路径。开展“新闻为民,我们在行动”活动,旨在更好地学习为民记者俞佳友的精神,引导采编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新闻为人民服务。开展“新闻为民,我们在行动”活动,还在于转变采访作风,培养新闻队伍。通过活动,推动采编人员更好地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创新报道载体,改进话语方式,满腔热情地为群众鼓与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本栏刊发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新闻为民的体会和经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当我们在关注世界的时候,也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本文从框架分析的理论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环球时报》"关注中国"版对境外媒体中的涉华报道,通过对稿件来源、报道内容、报道方式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环球时报》在对涉华新闻的选择中,存在一定的倾向性,重新建构了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屈志坚 《新闻通讯》2008,(12):16-18
会议新闻过滥,报道程式化、模式化,已经成为媒体久治难愈的顽症,不仅引起广大读者反感,而且严重损害媒体形象,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为此,早在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曾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最近,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就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再次对改进会议报道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今天,认真审视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和创新会议报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过滥,报道程式化、模式化,已经成为媒体久治难愈的顽症,不仅引起广大读者反感,而且严重损害媒体形象,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为此,早在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曾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最近,江苏省委主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媒体竞争加剧的双重考验,作为一地首要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务必时时紧扣本地创新发展的现实主题,才能牢牢把握引领新闻舆论及社会舆论的主导方向。开拓创新,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各地党委政府都在探索实践的工作主线。然而,不同地方及不同阶段的创新发展,则有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而各具特色的现实主题。就在我国经济重地长三角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20.
气象新闻是都市报看重的服务性新闻品类之一,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相当的生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气象新闻报道经常容易陷入不准的尴尬,对于报纸的公信力是一种损伤。本文力图从都市报气象新闻报道的特点着手,分析导致这类新闻不准的成因——从客观上说,受天气预报技术条件和报纸出版周期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受记者自身分析判断水平以及抢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原因的探讨,本文尝试从新闻写作和编辑的角度,找出让气象新闻报道变得准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