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悉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十一月九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悲痛之中,想起了三十年来不断向李先生请教的往事.我虽不属于先生的嫡派弟子,也不是他的忘年至交,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风范,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是一九五八年认识李先生的.那时我在天津读高中三年级,而李先生早已是闻名海内外的南开大学教授和《新港》杂志编委之一了.是秋日一个礼拜天的上午罢,天津市的上空没有平时那么多烟雾,天气晴朗,和平路上,特别是胜利公园附近一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2.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何林先生离开我们五年多了。1994年1月31日,在北京举行了李何林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会。李何林先生是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老前辈,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艺批评家。  相似文献   

3.
李何林先生是坚定信仰鲁迅的学者 ,热忱传播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的教育家。他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 ,不唯上 ,不阿世 ,不讲情面 ,不为流行的时尚观点所左右 ,对于无论来自哪一方面的反对鲁迅的做法和原则问题的观点 ,都针锋相对地进行论辩。他谨守毛泽东的鲁迅论 ,认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鲁迅的思想和创作 ,特别是巧妙地用马克思主义来肯定鲁迅早期和前期的一些思想观点。他重视解读鲁迅原著 ,运用“串讲”的方法讲课和著述 ,开“细读”“精读”的先河。他重视向中学教师答疑解惑 ,希望通过他们向中学生宣传鲁迅 ,普及鲁迅。李何林先生鲁迅研究的成就和历史的———个人的局限 ,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鲁迅研究专家、文艺思想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李何林对于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重要贡献.以李何林百年诞辰为契机,2004年4月17日到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博物馆和南开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李何林学术思想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这一形象的解读,历来争议较大。李何林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作者对他"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予以揭露"。①曲辰则认为作品中"对寿先生的描写丝毫没有恶意","仅对他作了若干委婉善意的讽刺"。②张硕城认为"先生""有点旧书生的迂腐,  相似文献   

6.
<正>职工问:入职未签劳动合同一定不能认定劳动关系?林先生入职A公司从事财务兼统计工作,2005年10月至2013年7月9日,被派往B公司工作。期间,A公司为林先生补缴了其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但工作期间,双方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其中,林先生的工资始终由A公司发放,林先生也始终遵守A公司的公司制度。前不久,林先生因故被辞退后,向A公司进行索赔。A公司认为:其与林先生不存在劳动  相似文献   

7.
李先生是一家钢铁公司的职工。2004年1月13日,某冶金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李先生是该公司股东。2006年10月16日,李先生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冶金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支付其2006年7月工资及25%额外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嗣后,仲裁委以请求事项已超过仲裁时效为由未予受理。李先生不服遂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科研的先辈、德高望重的原西北师大校长李秉德教授于去年五月辞世,其时因我不在北京,未能目送先生仙去,实为一大憾事。而今,我重读先生宏著,深为感慨,特著文追思先生生前教诲,以志纪念。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50年。在上一世纪70年代,我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李先生。李先生谆谆教导,勉励我切实无私投入童蒙教育。李先生历数他在上一世纪30年代在河南从事语文教改的经历,企盼有人继承这一事业。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他特地为我写下一段铭言,赠我墨宝(见文首)。李先生在从事教育科研方面,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9.
李何,是明代弘、正间两大文学人物的合称.这个称谓有特定的文学意义,且随着后人对李、何认识评价的变易,而引申出李何和同、李何分异、李何优劣以及李何甄实等话题.李何并称之后,论者又把李何与汉代的苏李、唐代的李杜等人相类比,从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的双子星现象.但与前代文学的双子星现象相比,李何并称实有不少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许多青年因为读不懂鲁迅的作品而冷淡了鲁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专家、学者、教师都'人为鲁迅的作品必须加注。李何林先生说:“首先要帮助多数青年基本上能够看懂,这就应该对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详加注释和讲解的必要。”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鲁迅正文中有些地方,应该加注。”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注释一般是比较详细的,所要加注的只是词语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1.
陈安湖同志的《鲁迅研究三十年集》,洋洋四十余万言,是他三十多年来研究鲁迅的思维结晶。从时间上看,它横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从学术体系来看,博大精深又细约入微。正如李何林先生所说。“这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因此,要对这么一部深入而严谨的鲁迅研究著作作出整体性的评价,确实使笔者有望洋兴叹之感。所以笔者只能就体会最深的地方略谈一二。我认为,《鲁迅研究三十年集》的最大特点有两个:即严肃的学术品格,严密的科  相似文献   

12.
十余年前,也就是1974年7月23日上午,去年刚刚故去的著名汉语音韵学家李方桂先生(1902—1987)在台湾的史语所作了题为《汉语研究的方向——音韵学的发展》的专题演讲,讲演稿经整理后发表在《幼狮月刊》第四十卷第六期(1974)2—8页上。此文后来转载于《音韵学研究通讯》1982年第1期。李先生此文就几个音韵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精辟看法。李先生是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权威,笔者才疏学浅,不敢望其项背。但我现在也做一篇与李先生的上文题目类似的论文,其用意主要有这样两点:一是想以此文悼念李先生的逝世(李先生于1987年8月21日病逝于美国加州奥克兰),以表示笔  相似文献   

13.
让自己做一盏引导别人的尾灯。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先生。我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故事了,于是便问他的创业秘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5年前,李先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个国家拥有众多  相似文献   

14.
乔纪华 《成才之路》2011,(25):97-I0014
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企业家李先生。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李何林与冯雪峰解放前未曾见过一面,但他们的文艺思想是相通的。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相识没有几年,冯雪峰便被错划为右派。当时许多人对冯躲避唯恐不及,但李何林每次从天津到北京来,总要抽时间去看望这位知心朋友。冯雪峰辞别人世,他在文学史上的某些言行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年逾80的李何林,又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老朋友答辩。人世上象李何林与冯雪峰这样的知音,真是难寻啊!我认为,沟通这两位心灵的媒介是鲁迅先生,他们文艺思想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鲁迅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学术简讯     
学术简讯1996年1月24日上午,台湾中原大学林治平教授一行,应邀来我校作了。全人教育。专题学术报告.林先生在报告中,以“我是谁?人是什么?”提出问题,并就目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引出“全人教育”的理论观点.对此,林先生从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相似文献   

17.
一、李同孚先生简历李同孚先生是湖南湘潭人,1925年7月12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师从于国际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江泽涵教授。李先生大学毕业之后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陈省身教授打算推荐李先生去美国留学,后因北京将近解放,  相似文献   

18.
谭著《中国文学史纲》,是谭丕模先生的心血之作,是他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成果和结晶。这部著作受到不同时期评论界的肯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李何林先生曾在1947年《中国文学史纲》第二个版本出版时,写了《读中国文学史纲》一文,文章称这部著作是“用科学唯物论的方法和观点从事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第一部”,是“用进步的科学方法写作,不忽视文学本身的源流或发展,并兼顾与其他上层文化关联的文学史”。认为,这本书较已出版的几十种中国文学史,至少有下列三个特点。(一)“利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成果,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17日,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理论研讨会在银川召开,参加会议的自治区领导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文学,自治区副主席刘仲。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义康、马林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近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职业》2008,(13):112
2008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会议3月31日在京召开,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近五年来特别是去年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