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海防团政委杨法有是位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对报道工作始终有副热心肠。尤其是当了领导后不仅亲自动笔写稿,还带出了一批新人、杨政委对报道员“常拉袖子提个醒”的育才精神,给报道骨干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一。今年新兵下连后的一天夜里,杨政委下连查铺查哨,顺便叫上了新闻干事,在七班宿舍,杨政委用手电筒仔细一照,转身就问身边的新闻干事:“发现线索了没有?”新闻干事有些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深更半夜,哪看见“活鱼”跳?杨政委提醒说:这个连有个好传统,新战士靠墙角睡,老兵和班长睡通销和门口。别看…  相似文献   

2.
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是一篇动情之作。1979年下半年,我所在部队各工兵分队集中野外驻训。对于我这个初到军营的训练尖子,首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野外驻训,总想露一这天,训练大队领导组织各连尖子比武,比武擂台上一位矮个子班长特别引人注目:只见他二、三两的硝氨炸药一手抓,误差不超过五钱;丈量导火索不用尺,只要出个数,就能在短时间准确剪出。真太神了,我自叹不如。比武结束后,我缠着这个班长和他的连长,询问“秘诀”,答复是相同的:苦练加巧练。当天晚上,我失眠了,心中涌动着写他的激情,于是我在床上酝酿出一篇腹稿:“孙…  相似文献   

3.
苏宏  肖刚  窦军 《军事记者》2011,(8):71-71
在江苏某预备役师,提起柯文才。官兵们都夸赞:这个班长了不起!柯文才有两个头衔:一是警卫班班长,担负营门哨兵的站岗值勤和警卫工作:二是业余报道员,每年他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稿近百篇,大家都称他“柯记者”。  相似文献   

4.
翻开你厚厚的4大本见报剪贴本,400余篇新闻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当谈起成才的“秘诀”时,你深有体会地说:“新闻是靠双腿跑出来的。”你刚当报道员时,写出去的近百篇稿件都正沉大海。就在你心灰意冷放弃写作时,师新闻干事李增瑞送你一句话:沉到基层去,能抓大“活鱼”。你恍然大悟,第二天,背起铺盖卷住到连队,一呆就是一星期。(后勤处长补交伙食费》一稿很快在(前卫报)上刊出。从此,使你尝到了蹲在基层的甜头。1992年间月的一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气温降至零下ZOT。当你所说一营拉练到外地40公里的武当山驻训时,立即向领导…  相似文献   

5.
《国防绿》一稿虽说只有简短的9行铅字发表在刊物上,但它凝聚了班长徐学功对我的殷切希望,是班长为我指点迷津成首篇。记得在新兵训练最紧张的阶段,新兵营出的一份《新兵小报》上,登出了一条“征文启事”。军事科目成绩在全团冒尖的我手又痒痒了。我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闲暇之余总想写写。但因整日忙于训练,一天下来像散了架,虽有心想搞,但力不从心。转眼到了征稿截止日期。这晚,徐班长步履轻盈地走到我的床前和风细雨地对我说:“小李,军事训练成绩能名列前茅,难道写稿就不行?”班长的“将军”激发了我挑灯夜战的写作兴趣。我…  相似文献   

6.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7.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8.
士官自我画像优劣群众评说某炮兵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士官素质本报讯函授学员解晓来报道:“我叫马伟,现任一有线班长。下面就近期个人工作情况向大家述职如下,并意接受大家的民主监督……”士官自我画像,优劣群众说。这是济南军区某炮兵旅为提高士官队伍整体素质而采的一项有效举措。随着士官队伍的不断增强,他们已成为部队建设中的干力量。但也有少数士官依旧沉湎于过去那种“一改定坤”的观念中,出现了“选改前拼命干,选改后松一半”不良现象。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掘士官们的内在力,该旅近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项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原文 《军事记者》2001,(4):46-46
“小个子班长”姓范,名雅静,驻闽联勤某分部女兵班班长。身高刚到应征女兵的最低标准,虽然很瘦小,但显得很精神。黑黑的脸庞,留一个标准的“学生头”,活脱脱一个“假小子”的形象,最小号的军装穿在身上,还略显肥大。战友们便送称号曰“小个子班长”。  相似文献   

10.
甘于寂寞守住阵地邓立品这些年,骗子不少。最近,笔者又听到了一些新鲜事:在新闻界这块原认为是“干净土地”的田子里,也出了一些自己人骗自己人的现象。略举几例:有位老记在几次大捞“外快”的“有偿新闻”中,怕领导和编辑通不过,就说这是市里某市长、某书记说的,...  相似文献   

11.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2.
隔离与围墙     
20年前,北京市海淀区某部队大院为美化环境,郑重请来一位景观规划设计专家。这位专家考察该院以后对当时的状况只归纳出一句话:“你们怎么有点儿地就弄围墙啊?”  相似文献   

13.
组合出新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相联系的。因此,事物与事物的组合,变幻无穷,奥妙无穷。把这一道理用在新闻写作上,同样可帮助我们拓展思路,丰富手法,帮助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这里,结合分析一些视觉新闻作品,看看“组合”的妙处。画面与事件组合。请看这篇《站台上》:火辣辣的阳光洒在沈阳的站台上。十一点十五分,她企盼的目光变亮了一“爸爸!”怀里的孩子在她的支使下,冲着人流中一位水兵喊走下列车的水兵,是37203部队潜水分队班长王兰芳,到吉林出差,途经家乡。“你们早就等在这儿了?’”他问。“收到电报就往车站赶,…  相似文献   

14.
报道员立功受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两个月内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师政治部通报表彰就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获此殊荣的这位报道员就是新疆军区某团政治处专业军士翟金钟。金钟“半路出家”,他原是炮兵连的一名班长,他潜心研究班长工作理论,不仅成了一名好班长,还写了一本23万字的专著《军队班长工作》,1992年10月被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班长写了一本关于班长的书,这在全军恐怕还是第一个,确实爆了个冷门。金钟走上新闻的道路,也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没有体会过其他报道员屡投不中而又不甘心失败的滋味。那是一次…  相似文献   

15.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5,(11):55-56
一位老通讯员为一名新手改稿子时,指出稿中某些地方说得有点儿过,这样就不真实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这样写发表不了”。在基层通讯员中,持这种想法不少。一位朋友告诉笔,某单位经济效益好时,媒体记经常光顾,每年在各种媒体上刊(播)新闻报道上百篇,老百姓读了说“好的不多,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的不少”。原因是个别通讯员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不自觉地成了鼓吹当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宣传员。  相似文献   

16.
说“照顾”──致一位大学生兼及所有作者韩小蕙某一日,正忙得手忙脚乱脑子嗡嗡作响,忽然电话铃又“哇”了起来。拿起来一听,是一位大学生,日前投了几篇稿。答之曰稿子已看了,皆不好用。对方沉默了一下,又追问道:“难道一篇也不能用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忽...  相似文献   

17.
收到一份样报,却发现与拙文刊于同一版的一文,其实还是拙文,只是作者换了别人的名字。从那名字看,抄袭者似是位女性。那天下午正好几位文友见面,我谈到了这件事,想不到一位文友告我说,他正在读的一本谈学人之丑陋的书,一边指责别人剽窃、抄袭,一边就抄了我谈读书的一篇。由此话题,我又谈到某研究员如何剽窃甚至全然复述他人观点的事。有位文友说:嗨,这还算好点儿的。于是就向我讲了他们学校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抄袭的种种劣迹。听后真令人感慨不已,感叹如今抄袭缘何竟成风气,由此自然就想到传媒披露的一起接一起的博导抄袭事…  相似文献   

18.
班长相亲记     
邵军 《军事记者》2006,(12):62-62
班长休假了,因为班长要回家相亲。班长姓黄,做事踏实、任劳任怨,又不爱说话,所以人称“黄牛”。今年28岁的班长,处过3个女朋友,都因为很少陪人家而“黄”了。班长母亲有些着急,到处托人说媒,前几天又来信要班长前赶回去相亲。班长有些无奈,但还是回去了。班长是被母亲和“媒婆”拉着去的。地点就在女孩家里。进门后班长像个害羞的小男孩,低着个脑袋啥也不敢看。“黄斌,是我呀,还记得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班长耳边响起。班长一愣,“自己还没好意思看她一眼,她倒先叫上自己的名字了。哼,咱当兵的可不能让人给看扁了!”想到这,班长陡然抬起…  相似文献   

19.
从“食不果腹”的“果”字谈起孙心伟在某编辑室里,一位年轻编辑在加工一本书稿时,遇到这样一句话:“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他觉得“食不果腹”里的“果”字好像应该用“包裹”的“裹”字,便问身旁的另一位编辑。后者一时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不让这些线索被埋没,我就专门订了一册“报道线索登记本”,走到哪带到哪,把听到、看到的好线索及时收集登记下来,从中选择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报道线索,再进行详细采访。 一次,我同新兵连一位干部聊天,他说:“一排三班长于维征‘退礼’一事在新战士中反映很好。”我记了下来,然后进行了详细采访,写了一篇题为《班长床上的午餐肉》的稿子,寄给《空军报》,很快就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