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婷 《新闻世界》2010,(8):188-189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百度网搜索出的对于女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发现媒介倾向于选择女大学生负面新闻,造成负面报道比重过高,丑化了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由此提出了改进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蕊  沈立赛 《今传媒》2006,(6X):57-5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据CNNIC于2004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700万,其中男性5159万,占59.3%,女性3541万,占40.7%,男女网民的数量差异正在缩小。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网民已占上网人数的绝大多数,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而女大学生则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借由互联网上的"女大学生"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使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以"女大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分析,在对女大学生的网络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描绘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搜索结果的数据分析,从信源、匿名性、交互性、信息形式等方面显示一些互联网上信息和言论的特点,并试图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上的信息搜索策略是情报检索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搜索效果的好坏。本文根据互联网检索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制定搜索策略,以便提高互联网上搜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女大学生的群体形象被较为严重地扭曲,这种扭曲既有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降低原因,同时也与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成见有较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而社会所存在的性别成见也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女大学生"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类媒体,"女大学生失联"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媒体通过新闻的选材和语言组织营造了一种拟态环境,女大学生被标签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设置议题,对此形成报道规模,首因效应导致后续报道难以改变受众对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年至2010年《中国青年报》上以"女大学生"为标题的105个文本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主流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关注度很高,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女大学生形象,注重树立典型,以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9.
舒环 《新闻世界》2011,(1):131-132
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呈现作为女性刻板印象研究在媒体上的延伸和扩展,最近几年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却逐渐流于模式化。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受众定位的两家媒体——《人民日报》和《华商报》进行比较,对两家媒体上所呈现出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进行对比评析,通过比较2009年《人民日报》与《华商报》有关"女大学...  相似文献   

10.
媒介对女大学生的再现,并不是客观呈现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样貌,而是有意地将女大学生形象扭曲后再展现给世人。结合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因素,以期还原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一些知名、热播法制节目为样本,分析了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的涉案主题、女大学生在案件中的角色,以及节目对女大学生的语言呈现。研究发现,目前电视法治节目对于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仍带有一定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13.
14.
田瑞敏 《传媒》2015,(14):76-78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互动性、即时性和复杂性直接考验着新时期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以及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它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常态治理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及与公众的位置关系等重要问题.落实政务公开,加强公共参与,建立政府与新媒体的良性关系,建立政府的新媒体回应机制,以及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体系,是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上琬 《新闻前哨》2021,(5):107-108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蓬勃,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络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新闻来获取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头条新闻》作为网络媒体的代表之一,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灵活等特点深受网友喜爱.通过对《头条新闻》官微内日常新闻话题的搜索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题材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其中,与“女大学生”有关的报道已被众多媒体作为“大学生”题材中...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是指女大学生群体通过媒介传播所呈现的公开形象。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受三种意义的现实影响:一是个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现实),三是人们自己头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在现实社会里,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客观现实的认知在很大  相似文献   

17.
王羽  张明 《新闻窗》2006,(4):66-67
2005年9月15日,国内著名网站——天涯社区网发帖,题为《卖掉自己救妈妈》。发帖人自称是重庆在校女大学生,其父早年因病去世,母亲一年前也患上了严重的肝病,病中卖掉房子进行了肝移植。但手术后的并发症让母亲极为痛苦,专家建议进行第二次肝移植,费用估计要几十万。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女儿愿“卖掉自己”换取帮助。不久,她把银行账号公布在论坛上,该帖迅速引起网友关注,并得到积极回应。网友纷纷解囊相救,几天就为该女大学生捐助十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克里斯·史密斯曾在<富有创造力的英国>一书中提到:"电影既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活动."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0亿元毫无悬念,5到10年内将达到350亿~400亿元.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经济逐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赵淼 《出版广角》2014,(17):70-71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区域内在的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未来发展期待的综合评估,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网络传播时代,区域形象塑造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主要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探究网络传播时代河南的形象塑造问题,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其根源,力求提出可行和完整的策略并解决区域形象塑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建构方法、原则、语言、大纲、现代技术应用、具体问题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网络信息分类法构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