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就其目的而言,大凡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守业型,一种是创业型。守业型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创业型教学则不然,它的着眼点是偏重于教会学生学习,并使学生能以已有知识为基点和以已掌握的学习技能技巧为工具去获取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中一再重现的“永劫回归”哲学观进行探讨。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越性是人的特有属性,任何教育都应回归到人本身,回到个体内在的自我超越性。自我超越教学模式提倡一种高度关注人本身的自我超越性的教学思想和精神,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涵是,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认知层面从有知到无知再到有知的不断螺旋式上升,也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以价值观为中介,着眼于人内在境界的不断提升,关注学生超越式的生命成长。自我超越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在教学目的上凸显自我超越意识的觉醒,让教学过程富有生命灵动的气息,让教学内容走向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倾听与对话的良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本体的失落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既是人的生命存在一种方式,又服务于人的生命存在。换言之,教育的根本实质是保持和促进人的生命存在,生命存在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属,因此,教育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核心。而人的生命存在包含两个水平不同的层次,一是维持人的生存,另一是优化或发展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掌握或具有维持生存和进一步发展或优化的知识、技能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五个方面阐述回归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小学教育课堂应当尊重人个性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即实现数学教学向生命回归。  相似文献   

7.
<正>技能拓展型游戏课程摒弃了传统的技能教学和体质教学的课程观,它不仅仅以掌握动作、熟练技能、发展体能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谋求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架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坚持"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体育学科逐步展开了学科课程的重建。一、体育技能拓展型游戏课程概述体育技能拓展型游戏课程是针对不同水平段、不同教材和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整体递进式的游戏课程,它可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其目的是构建生本化、生活化的教材,让学生在开放的游戏中,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价值,并学会自觉应用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8.
理论性教学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知识是教学知识领域中的核心概念。研究者常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将二者对立、分割甚至孤立,表现出"显-隐"式、"公-个"式、"研-教"式与"真-善"式等四种分离形态。这四种分离形态实际上是由理论性教学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知识认识上的机械性、虚假性、人为性和遮蔽性造成的。回归教学知识的本真状态,应以其基本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向度,建构教学知识统一体结构模型,为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学改革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对矛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生命整体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掌握知识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学改革要以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此确定知识技能的构成。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和形成人的存在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与认识相结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学生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有研究性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生本教学的界定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的教育,生本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教学,它主张教育向学生本体的回归,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生命发展,提升生命价值。认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依据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这是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大核心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教学中生命体验的缺失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忽视,主要表现有:一、知识、技能的堆积对学生生命意义的遮蔽。历史教学将外在于人的知识、技能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让人充分地占有知识,并获得与知识相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是当前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学生为了更好的获得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了使知识更好的被学生掌握而存在,使得学生无暇去思考生活,感悟生命。二、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更加淡化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语文知识技能要求,是语文知识内容和要求的变革,而且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根本转变。从讨论如何丰富语文课程中知识的形态、分辨语文课程中知识的类型、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规律入手,寻找一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正>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问题.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景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研究教学中的负迁移及其发生原因,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和素养相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这一误解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素养不仅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情感态度,也包含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一个人提升技能、培养情感、形成观念态度的前提;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建立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因此,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知识为核心。高质量的知识教学,需要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且通过具有新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接受训练。如此则能通过知识教学来促进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中小学教育中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以及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各种安全避险技能,使之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本期就此探讨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期待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行动与参与。  相似文献   

18.
吴小霞 《时代教育》2010,(9):268-269
中等职业会计教学的目的是培训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育评价对教学活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施行现代教育评价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温翠香 《考试周刊》2013,(10):61-61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其基本目的是通过掌握解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不同层面总结了作者在习题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停留在人才的知识竞争、能力竞争的层面上,而是一种综合素质的竞争。素质是衡量主体活动好坏的指标,它可以通过影响知识,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水平等而影响人的活动。素质越好的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越快,水平越高,而且素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