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陕会馆是山陕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本文以关公为主,兼谈药王和马王三位神,分析山陕会馆中的神崇拜现象,认为神崇拜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跟随雕刻工程和追访雕刻匠师等方法得到一手资料,并对山陕会馆雕刻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整理总结,分析归纳了雕刻题材的商儒并重、装饰的繁复性与兼容性、艺术视角的民间性、雕刻风格的繁缛精细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陕会馆是河南省社旗县的一处重要文物,其艺术装饰历来为人称道.然而其画面不仅优美,从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代先哲思想更为可贵.探索会馆的悬鉴楼、大拜殿、马王殿等建筑艺术装饰中所折射的先哲生态智慧内容,不仅有助于充分汲取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文化精髓,而且有助于认识树立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统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中蕴涵的民间传承文化的教育内涵出发,以四个表现场景为依托,分析其所表现的流传于民间的丰富德化教育内涵,包括处世观念、经营哲理、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儒、佛、道哲学理念融合状态、表现形式等,以挖掘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在当时的德化教育作用,为当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艺术语言论据。  相似文献   

5.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设计装饰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行专题分析探究,分为四个构成场景进行归纳,并按照会馆先后次序依次展现,着力挖掘蕴涵在民间建筑群中的艺术文化特色,其表现的中国古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儒、佛、道结合的哲学观念;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等。  相似文献   

7.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现存碑刻19幢,将其分类并探讨其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活动以及清代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聊城借漕运之便,经济地位提升。山陕商人为经商方便,建立会馆,遗留碑刻资料记载了大量山陕商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到光绪年间聊城的商业面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建筑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加强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对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显色偏振     
光产生干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其中的“振动方向一致”这一条件难于理解,通过对显色偏振的讨论,对光的这一干涉条件就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美术正在作为与科学技术平衡的一个重要砝码而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因此,加强美术类公选课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美术类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美术类公选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英汉颜色的词对比 ,具体论述了它们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 ,认为中西方颜色词的运用有很多雷同之处 ,但由于中西文化的理念不同 ,也存着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一点 ,就能更好应用这两种语言进行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Teaching the Colour of Light to Primary 3 Stud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patterns of variation created in the teaching were critical in helping a class of Primary 3 students in Hong Kong to learn about the colour of light, so that the students attained conceptual rather than procedural knowledge. A ‘Learning Study’ approach was adopted, which is a Lesson Study grounded in a particular learning theory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learning theory of Variation advanced by Marton and Booth, was premised on three types of variation: variation in students’ ways of experiencing what is to be taught/learnt (V1), variation in teachers’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object of learning’ (V2), and the use of ‘pattern of variation’ as a guiding principle of pedagogical design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V3). In planning the lesson, a conscious effort was made to create relevan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e. varying certain critical aspect(s) while keeping other aspects of the object of learning invariant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discern those aspec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pre- and post-test shows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gain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nded object of learning.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knowledge to how the Theory of Variation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It also illustrates how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ir own teaching and thereby, develop an analytical awar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用SOL-GEL法在平板玻璃上涂覆彩色薄膜,对其技术工艺和制备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硅酸乙酯(TESO)的水解和添加着色剂的方法,获得了五种以上不同色泽的玻璃薄膜,在电炉上加热30分钟,所得薄膜非常牢固,而且色彩艳丽,对已有成膜技术和彩色膜配方进行了验证,并且作了改进,最后对制备过程和实验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需要,人类创造了颜色调。颜色调经过长期的积淀,往往不单纯表示颜色,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不同语言的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殊为不同,汉语中的“红、黄、黑、白”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正是汉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对C语言中void关键字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并详述了void及void指针类型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手工彩扩实验中,如何较快地确定曝光时间和校色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无机化学》统编教材讨论“离子极化与化合物颜色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术语“颜色深浅”的含义,提出了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物质颜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雅、俗文学的对立、融合历史悠久,唐以后较为明显,宋元以来俗文学强烈地冲击着雅文学。明末至清中叶,雅文学与俗文学尖锐斗争,使得俗文学突飞猛进,在当时的文坛占据了主要地位。嘉靖以前,士大夫正统文学拒绝接受俗文学影响而日趋凝固和僵化。压制不行,就改用渗透,力图将封建正统思想灌输到俗文学的体系中去。至明代中后期,雅俗文学既有尖锐的对立又有大规模的相互渗透,从而使俗文学盛行一时,并促进了拟话本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