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浩 《教育导刊》2005,(12):46-47
口吃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其发生率成人为1%左右,青少年儿童为3%~5%,男女比例为3~5∶1.典型的口吃多发生于学龄前3~5岁时,少数人发生于学龄后期.国内有报道称:577例口吃者中发生于3~7岁时的占57.4%,扩大年龄范围至2~10岁时达到80.1%.在儿童期发生的口吃,约占80%不经治疗可逐渐消失,国外许多语言病理学家称之为发育性语言不流畅(Developmentally Dysfluency).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口吃是指说话时语言表达不流畅,说不出来,语句中断,字句不断重复的现象。有关资料表明,口吃幼儿约占幼儿总数的5%。其中,绝大多数幼儿的口吃是假性口吃。也就是说,这种阶段性的口吃不需要矫治,随着幼儿逐渐长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实践会不治而愈。但是,这种假性口吃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或者受到人为的心理压力,有可能会伴随幼儿终生。  相似文献   

3.
矫正口吃     
《青少年日记》2012,(12):64-64
甲:“怎么了,愁眉苦脸的?” 乙:“我儿子,今年才上三年级,说话老打结巴,看了好多专家都看不好,着急啊!”  相似文献   

4.
有些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或拖泥带水,含糊不清,不能顺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称为口吃。产生口吃的原因,有的是模仿口吃养成了习惯,但主要是由于幼儿发声的肌肉和呼吸的方法发生异常所造成的。矫正孩子口吃,要从调整孩子呼吸着手,要孩子拣习一口气讲完  相似文献   

5.
口吃是一种功能性语言障碍,表现为结结巴巴、不自主地重复、停顿和拖音。2~4岁的孩子,往往说话不流利,出现口吃现象,这时的口吃不能算作一种疾病,父母不必为此着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学说话,他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表达不够熟练,想说的话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表现为语言与思维脱节。由此发生的口吃现象。称为发育性口吃。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词汇丰富、表达的熟练而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6.
口吃的孩子往往是思维发展快,说话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心里紧张又不自信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说话或说话断断续续。为了帮助小男孩宇轩,设计了一个帮助孩子矫正口吃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生 家访时,我 们和陶泽 慧小朋友对话,觉得她有点口吃。入园后再作仔细观察,发现她在与同伴交谈、回答教师提问时,确实有点口吃。为了纠正她的这一毛病,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 时间:1997年10月6日 情况:“老……师早”听到这声音不用看,就知道是陶泽慧来了。“陶陶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妈…妈”“那妈妈呢?”“走……了”“陶陶的鞋子换了没  相似文献   

8.
冰冰的脸上,忽闪着一对亮晶晶的大眼睛,真招人喜爱。可是他常常口吃,一句话半天也说不出来,又让人着急。作为教师,要对幼儿语言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想方设法加以矫正。通过观察,我发现冰冰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口齿清楚,讲话流利。而在做错了事,受了批评或发过脾气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口吃,一句话好半天也憋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一天早上,习之的妈妈急匆匆地拉着习之来找我:“方老师,我们家习之上了幼儿园后说话有点口吃了,我发现班上的童童有口吃的毛病,我们习之是不是和他在一起了才会这样啊!你帮我把他们分开坐吧!”说完马上低下头对孩子说:“你以后不要学童童说话,离他远一点,我和老师说了,帮你换个座位你要听话啊!”  相似文献   

10.
口吃俗称结巴,它是口头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不恰当、不准确停顿和重复的一种语言节律障碍。口吃最早出现的年龄是学前期,二三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三四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生理原因所致,更多的则源于心理的因素。对二三岁的幼儿来说,口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延续到青春期的不足1%,而且多是生理因素所致。但4-7岁的儿童发生了口吃,就不仅是  相似文献   

11.
我……我……我口吃,讲话结巴,经常被同学、朋友取笑,学习成绩下降,心情郁闷,非常痛苦!因此,患有口吃病应及早治疗!我厂20多年来专业矫正口吃,研制成功的天医牌口吃矫正器,已生产销售20多年,获得一致好评。使用仪器在家就能快速地治疗口吃病,享受正常人一样流利说话的快乐!不出远门,  相似文献   

12.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愿意为你分忧。"口吃",通称结巴,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口吃"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这个时候的小孩模仿能力挺强的,有的纯属好玩和好奇,学结  相似文献   

13.
口吃是幼儿言语困难的一种表现。它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机能性障碍。口吃现象男孩比女孩更常见,男孩子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五至十。绝大多数口吃的人是从小时候学说话开始的。幼儿期是学说话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幼儿的口吃现象应该特别注意。幼儿的口吃多发生在三岁左右。小孩子开始说话时,常常是结结巴巴的。但他自己并没有觉察,更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语言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这种初学说话时的结结巴巴,称为“原发性口吃”。小  相似文献   

14.
一、实例:某男孩在陌生人面前或上课回答问题时,说话会相当频繁地重复一个词的第一个音,如:“老老师,这故事的名名称叫:小马过河.”这一现象持续不断,我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家长说孩子在家也有这样的现象,家长更为此焦虑不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办法帮助他解决吗?二、成因分析很显然,此男孩的情况属口吃现象.口吃是指说话伴随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俗称结巴.口吃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言语障碍.口吃的幼儿不仅正常的言语交流受到影响,而且常会遭到同伴的嘲笑而变得自卑、孤独、易激动和焦虑,严重影响其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口吃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其发生率成人为1%左右,青少年儿童为3%~5%,男女比例为3~5:1。典型的口吃多发生于学龄前2~5岁时,少数人发生于学龄后期。其主要表现为说话时言语不畅,频繁发生重复或延长说话的声音、音节或单词。  相似文献   

16.
儿子3岁2个月的时候,我到南京出差了12天。回家后发现原本好好的儿子竟然说话结巴了,经了解,得知孩子是模仿电视中的口吃语言而染上这毛病的,刚开始并不严重,后来在大姐姐的强化(迎合、微笑)和成人(主要是奶奶)的提醒、纠正、责备、训斥中反而渐成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知道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帮助我儿子改掉这毛病。我采取了隔离、提示在先、故意忽视等方法帮助孩子,结果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儿子的口吃现象就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宝宝进入3岁以后,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词汇量得到突飞猛进的增加,但一些家长却喜忧参半,你也有类似菲菲父母这样的烦恼吧?[编按]  相似文献   

18.
“口吃”是幼儿学话阶段较常见的一种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话时语言不畅,频繁发生重复或延长说话的声音、音节或单词,或屡次发生不寻常的踌躇和停顿,致使语流节律混乱。“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而与幼儿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幼儿期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期,若幼儿口吃得不到及时的矫治就可能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和固定化.最后延致成人期,形成真正的口吃。人的这种最基本的说话能力有缺陷,必然是对自尊心的重大打击,幼儿心理十分苦恼,因此常避免与人交谈,导致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异常。尽管有…  相似文献   

19.
20.
口吃病,俗称结巴、嗑巴等。口吃患者说话时容易产生言语重复、停顿、拖长现象,有时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慌意乱、肌肉痉挛、面红耳赤、惧怕说话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