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区域、城乡及校际存在着巨大差距。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教育质量和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政府和教育部门面临的急迫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渴望和谐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教育界舆论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渗透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应该是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城乡间、区域间、性别间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就谈不上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实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选择适合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发展政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8,(15):17-17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追求的新境界。我国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基础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西部地区贫困,没有条件讲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不存在均衡发展问题;有人见物不见人,一讲到均衡发展就过度地聚焦在办学条件上;还有人把均衡发展绝对化,忽视了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丰十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而且指明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的前进方向。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一、热点回顾 在中共十七大上,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各地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十分突出,各地生均教育经费和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距明显,基础教育其它指标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因此。应该大幅提高基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区域基础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志山 《早期教育》2005,(7):i004-i0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从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轨迹和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发展和谐统一的思想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的发展观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概括地说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解决发展中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得更好、更科学的新理念,虽然它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但它同时也为各领域发展客体矫正发展偏差,走出发展困惑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生命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生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科学发展观将帮助我们对生命教育事业如何发展作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进 《继续教育》2005,19(5):22-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对百年树人的继续教育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1.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地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及其相关因子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