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复古与革新是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两个因素,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相互碰撞中,中国文学一方面能批评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论。然而,从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文学史上革新运动的先导,一般是复古主义文学思潮。例如唐代诗歌领域的革新则始于对六朝绮靡文风的批判和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复古思潮。在唐代散文领域,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都是以恢复和绍述儒家文化为明确的主题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实际情况尽管复杂,但从复古的方式上看,主要就是内容上对“道”的极端强调、语言形式上崇尚质朴平淡、体裁上重视散体文和古体诗等。  相似文献   

3.
沈亚之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名和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名得力“干将”,沈亚之的散文创作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正视的。沈亚之的散文创作具有“立意新远”、“情真”、“简约”、“略貌取神”的独特风格和较高的成就,通过对沈亚之文学思想、创作主张与散文特色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古文运动及其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4.
元结在唐代文学复古思潮中处于上承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下启中唐元稹、白居易之独特地位,是盛、中唐转折时期具有过渡意义的诗人和理论家。其文学理论正确反映了当时文学思想倾向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事实,亦是文学思想转变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学复古理论在批判六朝淫靡诗风的同时,又承续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历史趋向,吸取六朝声、采艺术探索的成就,复兴汉魏刚健骏爽的诗歌风骨,继承《诗》《骚》风刺比兴的现实精神,上复元古自然清真的美学境界,从多方面为唐代诗歌艺术繁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环境形势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7.
唐代古运动的兴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在“必宗经”“以明道”“以贯道”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唐代古运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较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的发展和为代再次兴起的古运动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梦阳为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他与“七子”中其他人一起掀起了明代坛中一场学革命。其复合理论主要体现在提倡真情、强调格调、重视比兴等方面。诗创作内容广泛,成就最高的是诗歌,能够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烈的批判精神,散也有可观。  相似文献   

9.
20年来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字思潮既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20年来的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因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关系,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与如年代文学两个呈现出对照的发展时期。前一个阶段,人道主义文学或人的文学构成了主潮,后一个时期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世俗化倾向成为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观点,不仅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陈子昂诗学观点形成的渊源,内容,影响几方面加以诗述。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古文运动的繁荣与唐代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唐代改变了前代私人撰著国史的惯例,正史由国家设史馆编纂。唐代史学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史官地位尊崇,史学的载体古文因而受到推崇。唐代科举设立史科,也提高了史学的地位,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唐代古文家多重视史学,很多古文家曾任史官。  相似文献   

12.
从审美活动的整体构成上看,因受时代现实,思想化、士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因素的影响,隋唐前期的美学思想在其逻辑展开中呈现出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隋及初唐阶段,带着新旧转换和时代过渡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在浓重的复古主义思潮的掩映下重弹儒学政教一伦理的诗学老调,另一方面在多元融合的时代潮流的影响不确立着新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想;而到盛唐时期,则在此基础上逐渐走向偏于风神气骨,又不失蕴籍秀丽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气韵雄浑,兴象玲珑的艺术趣味,从而把隋唐前期美思想推向了高潮。可以说,盛唐时期的美学思想及理论,标志着整个隋唐美学思想的初步兴盛和繁荣,然而,从审美现象和美学思想的内在递嬗进程中考察,揭开盛唐审美理想帷幕,奠定盛唐美学思想基础的,则是对于复变浑融,新旧交织,以及多元并济的“风骨”、“兴寄”与“气韵”等美学思想和观念的倡导,强调与高扬。在此意义上说,综们内在地构成了走向盛唐的前奏曲,成为初、盛唐之际美学思想转型的重要枢纽及关捩点。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学样式,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站在历史的角度,宏观透视唐代诗歌的各种传播方式,展示唐诗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土壤,便于全面地、宏观地、立体地把握唐代诗歌,展现唐诗形成过程中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4.
古代贵州人类明的起源与中原一带是同源同步的,但由于地处边陲而发展迟缓,到了唐代,朝贡和使节的往来,贵州被规定为朝廷贬斥流放朝臣的场所,而远谪或其它原因足迹到过贵州或仅是神交贵州的诗人们对贵州山水的歌咏,客观地宣传了贵州山水风情及人化,同时也起到了带动贵州学化契机的作用,对扩大贵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散文重“追”表现出来的崇儒特征虽然具有复古倾向,但在根本上体现了作家济世的辅时及物精神,因此,散文无形中以是明道为准则,产生了视文章为“技艺”的社会风气。其实,散文的“道”与“技艺”不可分离。因道求艺与借艺明道都是散文本能的表现,求明道之文,归宿是道,艺同昌达道的方式或桥梁,不过散文并非以明道为唯一的使命,抒情,状景乃至游戏之文淡化了“道”而突出了散文“艺”的一面,促进了唐代散文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波斯彼洛夫超越了类型论思潮观,准确地把握了文学思潮的历史性、群体性特征,但他以"共同纲领流派创作论"对文学思潮进行了偏颇的性质定位,仅把文学思潮视为流派的集团创作,既混淆了观念与实践的区别,又抹煞了文学思潮在理论、批评、接受等层面的存在,还以17世纪古典主义为绝对化的文学思潮理想模式,扼杀了文学思潮在不同历史时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形态丰富性。这种流派思潮等同论的文学思潮观有违文学史事实,乃文学研究"泛思潮化"现象主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寺庙作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其数量亦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庞大。由于当时的寺庙藏书丰赡、经济发达、环境清幽加之诗人游览等日常活动的需要,大量诗人寄宿其问。寺庙优越的文化、经济等氛围激发了诗人的诗歌创作,唐代诗人寺庙寄宿诗的主要题材有写景类、佛理类、怀思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文学复古运动,从活跃于弘治、正德年间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开始,经过唐宋派的冲击后,其间出现了中衰,但终于又在嘉靖中期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中继续进行下去。从其中衰的现象来看,包括"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消歇、唐宋派的冲击以及"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兴起这几个现象。要分析明代复古运动中衰的原因就不得不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在探析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 ,发展到公元 7~ 10世纪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唐代 ,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唐代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 ,题材广泛 ,数量巨大 ,风格多样 ,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据《全唐诗》载 ,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 ,诗人二千三百多位。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 ,而且还涌现出了大量诗歌艺术天才。除李白、杜甫这两个历史上罕见的伟大诗人外 ,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韦应物、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等 ,也无一不是…  相似文献   

20.
从明初至明代中叶,以吴讷、徐师曾、李东阳和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派掀起了一场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复古派以古赋为艺术标准,确立屈骚、相如赋艺术典范的地位,强调学习古赋创作的文学修养和构思方式。复古派创作秉承屈骚汉赋的怨刺讽谏精神,追求雄奇壮伟的辞赋美学境界,力图恢复古赋雄健的文学风尚。明代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时代萎靡的文风,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