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生态环境损失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确定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处于资源的优势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劣势矛盾状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在搞基地建设的同时未能相应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极为严重的污染,使山西经济与全国相比产生巨大的差距,本文对山西生态环境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生态损失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赵庄煤矿的实地调查与资料统计,提出了山西赵庄煤矿由于煤炭开采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贫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王闰平  陈凯 《资源科学》2006,28(4):158-165
煤炭大省山西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山西经济始终处于一种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的落后状态。本文结合国外学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煤炭大省山西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在运输系统高度发达、运输成本日益降低的当今世界,资源丰富型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许多资源丰富型国家或地区仍然偏重于发展资源生产性行业,往往形成资源产业“一枝独秀”的畸形产业结构,导致制造业衰落,经济价值外逸,人才外流,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加之腐败和寻租行为的严重打击,政府又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因此最终导致其经济地位的日益下降,这也正是导致煤炭大省山西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对山西经济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探讨:①积极推动制度创新,通过证券化把自然资源变“活”;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激励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处陕西省最北端的府谷县,北接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坡,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但矿藏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探明储量200亿吨,近1/3的县域地下含煤,煤区地质构造简单,适宜露天开采或平硐机械化开采。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26)
通过分析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明晰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性因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以改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为目标,分区管理重点推进,通过林草修复维护原始生境,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环境基底,通过河流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境,通过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公众意识,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本底、稳定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孝芳 《资源科学》1992,14(1):39-40
看到李昌同志的“山西兴县的扶贫工作和经济发展”一文,很有感想。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很全面的脱贫致富的长远计划纲要。他高瞻远瞩,从兴县目前人民生活贫困情况出发,指出限制兴县摆脱不了贫困的四大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水平低而人口增加快,并且精神文明建设进展不大。紧接着他又指出兴县是潜在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0,(19):66-66
出生于1946年的赵云龙同志是山西省老科协成员,现任山西云龙石膏建筑材料研究所理事长、副总工程师。他常年从事石膏建材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利用工业副产大量的脱硫石膏,变废为宝,制造成上好的建材工业原料——石膏建材,同等替代天然石膏,可减少天然石膏资源的消耗量,减少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山西的优势资源。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随着能源基地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工矿企业的崛起,正面临着煤炭资源高速开采,城乡人口持续膨胀,造成水土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严重地制约了山西农业生产的发展。到本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上述矛盾将继续激化,不仅影响到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而且事关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大局。因而,如何合理开发山西煤炭资源,切实保护山西水土资源和生态平衡,加速发展山西农业生产,已构成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选选 《预测》2002,21(5):25-30
本文以山西城镇居民住户设计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在测定了山西城镇居民贫困线的基础上,计算山西城镇居民的贫困面、贫困深度指数与贫困相对程度指数,深入分析了上述各贫困指标对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山西省政府制定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经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问题,制约着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极其重视旅游业发展,文章分析了旅游业对资源型省份的积极作用,概述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资源型省份转型视角下山西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区域生态再开发的理念,并以典型区域山西省为例,分析了生态再开发理念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在山西省建设"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的科学构想,确定了山西省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并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方层面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家生态再开发实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及类似区域的生态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姜巍  高卫东  熊天琦 《资源科学》2014,36(9):1933-1940
基于能源生态系统理论,对晋陕蒙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生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发育状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其中山西省由于能源资源开发较早、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其内生系统规模较大,能源系统生态发育状况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陕西、内蒙古则由于近年来能源开采量迅速增加而造成能源生态系统演进系数迅速降低;能源开发和消费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使其总体状况略好于山西省;能源开发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亦带来环境的破坏,虽然三省的环境状况近年来有所好转,但是水平依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结合熵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相关理论,以山西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人才聚集预警的指标体系,建立人才聚集预警熵权可拓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3年的人才预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人才聚集处于中度预警状态,制度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的推动作用促进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度呈现转好的局面,但文化生态因子和教育生态因子却阻碍了人才聚集的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向低等级转移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为防止山西人才聚集的非经济现象更加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西省人才聚集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各省化石能源资产流转为出发点,采用基于生物质能替代的能源足迹法计算能源输出生态足迹,并引入能源资产流转压力系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化石能源资产输出地为受补偿主体,化石能源资产输入地对输出地进行生态补偿的核算机制。在完善生态补偿模型前提下,对中国煤炭能源流转的生态补偿进行实证研究,从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价值损失成本和生态修复成本(包括土地复垦和农地修复)3个角度构建核算标准,计算出中国主要煤炭能源省份由于煤炭能源的输出应接收的补偿额度。分析表明:2010年煤炭能源净输出有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份,由于山西能源流转足迹压力系数最大为5.67,煤炭能源输出足迹严重超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山西省应接受输入地补偿费用最高为3 817.94亿元。  相似文献   

15.
山西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十二五末"再造一个新山西"发展战略的实现,影响着山西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文从山西省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进行了山西房地产业信息化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了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为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山西省政府管理部门能够顺利推进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菊香 《资源科学》2008,30(2):169-176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以典型案例为支撑,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区域或城市发展态势的识别方法,并从中选择了适用于识别资源型城市发展态势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实地调查和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炭城市发展态势识别指标体系,对典型煤炭城市一山西省朔州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纵向分析,以实证论证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朔州市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近年来,在煤炭市场的拉动下,各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并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最后,基于对朔州市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就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资源科学》2020,42(1):115-126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剖析信息生态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协调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和社会效应,为后续的信息生态环境研究开发新的研究思路,提供环境质量与管理的新框架,从而推动信息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基于自然生态环境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的共性,明确信息生态环境在社会环境中的定位与特征,从能力与系统论的视角凝练出信息生态环境的能力体系,并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互动。【结果/结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由承载力与影响力构成,二者之间相互关联,承载力为基础,影响力为外在表现,而信息人对承载力与影响力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生态环境的质量标准与监管、动态演进视角的环境动态评价、优化路径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是信息生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