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教育》2009,(7)
1月26日,安徽休宁县上千名中小学生在状元博物馆平政堂前举行"诵读经典祈福迎春"活动。近年来,休宁县大力推行诵  相似文献   

2.
经典诵读教育与国家取士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且悠久,从取士视角对我国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回溯《论语》中的孔门教诲,可以发现“成于乐”是孔子对经典诵读教育的初心。其后,伴随着历代取士制度更易,经典诵读教育整体上经历了“多样化”“制度化”和“转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变。立足新时代,总结回顾经典诵读教育的初衷与历程、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守正创新,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看到孩子们盘腿席地而坐,手捧经典,摇头晃脑,高声而有节律地诵读着经典,我们往往是感动与欣慰,我们仿佛看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演经过了多长时间的操练,而日常真实的经典诵读的课堂又是怎样的?经典诵读的有效性怎样?在小和尚念经般的口诵里有多少经典真正进入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怎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典诵读在文化的传承和个人智慧的提升中表现出便捷、高效的特点。引导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可以加强人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诵读经典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诵读经典,是用雅言传承文明,是用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价值观,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诵读经典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全校诵读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把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拉开了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的校本研修帷幕。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诵读经典,可胜万卷杂书;诵读经典,可抓住最佳阶机遇;诵读经典,可培养语文素养;诵读经典,可完善思想性格;诵读经典可培养爱国情怀;诵读经典,可促进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8.
黎相艳 《广西教育》2013,(20):21-22
诵读经典,激浊扬清;诵读经典,荡气回肠。2012年12月12日,“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暨2012年广西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总决赛在南宁市举行。在决赛中,钦州市子材小学(以下简称子材小学)一(4)班的叶子箐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小学个人组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此次活动中钦州的小学生获得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把根留住     
许鹏 《教育文汇》2004,(10):44-45
眼下,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小学实施了“经典诵读工程”。诵读教材的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到一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学校走访发现,为了照顾主课,有的学校已经将经典诵读活动的时间一缩再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检测经典诵读效果等方面介绍了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王肃霜 《甘肃教育》2011,(17):38-38
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笔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诵读作为当今社会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在教育界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文力图从家长、教师、专家的角度来解读他们是如何看待幼儿经典诵读的。在访谈的基础上,从经典诵读的影响、经典诵读的方法、经典诵读的途径、经典诵读中的“理解”和经典诵读中家长的作用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对经典的学习也许需要作一些改变,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迪 《考试周刊》2012,(85):153-154
让经典诵读走入课堂,需要有各方面的准备,这无疑是经典诵读的深化.而其关键是对课程性质的定向和课堂结构的架设。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经典诵读课程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锻炼小学生文学积累、语言理解、文字运用的重点培训方式.因小学生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经典诵读教学被教师视为“语文教学要求”中的难点,从经典诵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经典诵读内容甄别方法、经典诵读实施策略和经典诵读需要多元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诵读的作用和意义,深度理解经典诵读内容的涵盖和选择,结合学生与当地实际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走进经典、热心诵读成为潮流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发挥经典诵读的功效,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使学校教育与经典诵读契合更紧密,已经成了学界有识之士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认为,经典诵读要在课堂教育中得到良好的贯彻,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阐述经典诵读的价值,再分析经典诵读的现状,最后从经典诵读的内容、形式、效果检测及支撑力量几个方面来说明经典诵读进入语文课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国内高校经典诵读实践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实践者和研究者忽略了高校经典学习者的年龄、身份、知识结构差异,对经典推广进行简单化处理;不重视研究高等教育经典诵读应有的若干类型划分与适用范围,严重影响了经典诵读的实践范围和效果;高校经典诵读校本读本的选择与编订尚未引起重视,高校的经典诵读管理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的诵读反馈机制也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