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故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孩子怕打针,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不要打针,我要吃药."他爸爸说:"那你等会儿与医生商量商量,看可不可以不打针,我们听医生的."  相似文献   

2.
借题发挥     
付敢泽  闵文菊 《初中生》2012,(32):16-19
正[技法阐释]"借题发挥"原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借某事为由,去做其他的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于写作,则是指从某一事情或者某一现象生发开去,涉及其他同类的事情或者现象,从而阐明某一道理的谋篇技法。记叙"某一事情"是引子,阐明"某一道理"则是主体;"某一事情"为"某一道理"的铺垫,"某一道理"为"某一事情"的生发:二者  相似文献   

3.
寻找一座高山,凭着毅力去攀登吧;尝试一次马拉松长跑,去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吧。要知道,意志贵在磨炼。回想起经历的每一件令人身心疲惫的事情,其实都是一次磨炼自己意志的好机会;回首每一段艰难走过的奋斗历程,都是一种难忘的经历。每天  相似文献   

4.
读书不神圣     
史峰 《生活教育》2011,(11):60-61
小的时候,被老师安排去参加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演讲稿是老师给写好的,我"带着感情"背诵一遍就成。至今还记得稿子的大概内容:有的人说为了自己的前程好好读书,有的人说为了父母的期望好好读书,我却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因为有了这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所以我把读书一直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也常常因了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觉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神圣"的  相似文献   

5.
巴西当代作家保罗·戈埃罗在《炼金术士》说:"天命就是一个人总梦想着去实现的事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知道他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在生命的那个阶段,所有的事情都是清晰的,所有事情也都是可能的。在那个时候,人们敢于去梦想,也敢于去企慕那些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奇迹。"梦想不是青春的特权,青春却因梦想而璀璨。初识"经济学"多年前,父亲朋友的女儿丹丹姐从复旦经院毕业.出国后进入摩根斯坦利工作,年薪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6.
刘蒙 《内蒙古教育》2012,(14):62-63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纪律,一种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自觉的纪律,这种美的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正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才可能学着对自己负责。当他意识到这些事情都是他自己的责任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水到渠成了。"豆毛,这是今天的作业吗?"我从豆毛的书包里翻出一张看拼音写汉字的试卷,问他。他疑惑地看着我,神情就像困得睁不开眼睛的小考拉。他拼命地想了想,然后对我说:"好像今天要写完,也好像今天不用全写完。妈妈,要不你帮我问问老师吧。"  相似文献   

8.
正对很多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青春,都是从第一次坐火车开始的。在很多文艺青年的文字和照片里,火车是少不了的符号。还有很多原本平淡无奇的爱情,因为有了火车,也就凭空多出来了一份刻骨铭心。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辆火车,它带着潮湿而躁动的青春,在车轮滑过铁轨的"哐当"声里呼啸而过,简单、陈旧,甚至是带着不愿提及的故事,却一往无前。对于青春而言,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远方,去一个自己从未去过的远方,寻找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同样,对于青春,最失败的事情,也莫过于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重复着大同小异的日子,眼看着无穷无尽的想象枯如落叶。据说,"猜火车"是在古老的苏格兰很流行的一种消磨时间的游戏,一群年轻人,  相似文献   

9.
<正>一次去旅游,经常去的那家小店,原来100元的双人房突然就飙升到300元!"你们怎么说涨就涨呢?以前不都是100元的吗?"大家和老板理论。"以前是淡季,现在是旺季。"老板忙自己的事情,懒得理你。"你怎么这么不讲信用?"大家继续质问。"讲信用?你们提前问价了吗?打招呼了吗?"老板斜睨我们。"涨价也不可能涨几倍吧?""你们爱住不住,反正就是这个价。"  相似文献   

10.
陈敏 《成才之路》2013,(15):67-67
当个人把自己湮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就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所谓"去个性化",又称为个性消失,是指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个人意识变浅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观察自己,而会觉得"在这里我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本文主要探讨"去个性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易茗 《高中生》2012,(21):51
精神恍惚随着高考的临近,小文总是觉得自己不在复习状态。一个月前的模拟考试,本来拿手的英语也没考好,导致总成绩下降十几名。一节课他会走神四五次,怎么都控制不住,而且总是麻烦同桌提醒,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小文总是会强迫自己去想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比如一再暗示自己:"考不上大学就没有退路了,一定不能失败!"高考是一个"事件",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影响较大,因此会给人压力感。应对策略小文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按一  相似文献   

12.
竖鸡蛋     
小故事有一次,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到一个西班牙人家里去做客,有几个客人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事情很是嫉妒,有人便嚷嚷道:"发现美洲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高海燕作品     
<正>品悟夏日炎炎"荷"处去,龙池香荷引君来。赏荷,品的不是荷花,而是心情,荷花绽放时节,是它自己生命中最为灿烂的时刻,这种时刻仅仅只有瞬间,却让荷花骄傲一辈子。而人,只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完美地做成功一二件事情,很可能决定你一辈子的命运走向。重要的是,许许多多的人都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环节,成功一件大事,需要无数次成功地做成小事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崇尚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真实案例给人的反思2005年笔者亲眼见证了一个事情:与笔者同一单位的一位男老师,小伙子血气方刚,在一次上课时,一个男同学不停地讲话,男老师很生气地说:"我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讲话,马上到门口站着。"这个学生听到老师当众批评自己,觉得没面子,反驳道:"我为什么出去?我是交了学费的,我不出去。"这时男老师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气得脸发白:"走,找你班主任去。"说着还伴有拉他的动作,这位学生不让老师  相似文献   

16.
泪水     
编者推荐:交代背景,彰显事情的意义——"我"远赴昆明的背景是"留守家乡";"妈妈"去车接"我"的背景是"自己受伤"。  相似文献   

17.
不要等到下一次!因为下一次永远不会来临。有一个85岁的老妇人被问道:"如果你必须再来一次,你要怎么生活?"那个老妇人说:"如果我能够再活一次,我一定对更少的事情采取严肃的态度,我一定要放松,我一定要使自己更柔软灵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错误,我一定要冒更多的险,我一定要做更多的旅行,我一定要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河,我一定要吃更多的冰激凌,吃更少的豆子……  相似文献   

18.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相似文献   

19.
下一次你因为不会做什么事情而觉得难过的时候,你的好心情鞋盒子就会提醒你:你会做多少事情。今天是女儿凯瑟琳的奶奶的生日,我们要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凯瑟琳似乎提不起精神。她双手托着下巴坐在自己的床上,显得很不愉快。我想女儿可能是因为近来学习压力大,有些疲惫,所以就没有管她,认为她自己能调整好状态。可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凯瑟琳还坐在床上发呆,就催促她道:"你怎么还不准备呢?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是最小的官,却管理着最为繁杂的事情.一个班集体气氛好不好,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及工作方法.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万变不离"心"宇-班主任应该用"心"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取得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