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阅读要赋予文本以个性化的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体验去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3.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来读者和作者之间必然存在天然的隔膜.但是我们不能容忍误读甚至曲解。尤其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致力于靠近作者,聆听他真诚的心声,在历史和现实的万千聒噪中寻一丝清音,引导纯真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1.每个人的看法是千差万别的,就如一千本《哈利·波特》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点评:莎翁和他的《哈姆雷特》也许不属于这帮90后的孩子了,讲述那个戴眼镜的小魔法师的故事书俨然成为这代人最热门的读物。  相似文献   

5.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指出:“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培根所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衡量一个人语感品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陈曦 《家教指南》2005,(5):59-60
小学阶段的学习绝非如有的家长朋友想的那样,不需要讲究什么方法,以为孩子只要顺乎自然地学学就行了。但事实上,仅是“靠天收”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实在是凤毛麒角。而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一个人在他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年龄里,所做的事只是围绕分数抠教材、做习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可痛惜的浪费和禁锢。  相似文献   

8.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他悲剧命运的哀伤,对他“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对他……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  相似文献   

9.
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人们已千百次探讨过了,我们试从目标、过程和结果来探讨阅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阅读目标的写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阅读结果的体现。阅读,具有复杂的内涵,牵扯面很广,因此要走好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0.
回答     
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他悲剧命运的哀伤,对他“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对他……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不妨套用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第10期我刊“钻石天空·薛瑞萍专辑”中刊登了《缺点,成就了英雄》,令一个有血有肉的武松走下了“圣坛”,让我们看到了个性解读文本的可能性,于是不禁为薛瑞萍老师的“独立思考”而叫好。但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读一读河南的乡村教师邵建华朴实无华的见解,品一品江苏的瞿卫华和朱国忠二位青年教师缜密的分析,我们想必会达成共识:因为有一千个孩子、一千名教师,所以,也会有一千个武松!然而,切记:教会孩子思考的方法,但不要“有目的地诱导”他们得出任何结论——哪怕这个结论在教师看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身为孩子“精神导师”的父母,理应做孩子阅读之路上的陪伴者、同行者,与孩子在书香浸润中共同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效仿的“偶像”,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导师”。我的儿子子钧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活泼开朗、爱好广泛。  相似文献   

13.
最“自己”     
每个孩子都想拥有一只”哆啦A梦”——只要掏掏它的神奇口袋,什么宝贝都应有尽有,什么困难都迎刃而解。但很少有人想做大雄——学习成绩不好,又总是被人欺负,然而即使是大雄,也有他的特长——翻花绳。如果举办一次翻花绳大赛,大雄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我们从来都不是“哆啦A梦”,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大雄。亲爱的书虫.也许你无法做到最聪明、最勇敢、最强壮,但你一定是最“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丰一吟 《华章》2011,(4):56-57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  相似文献   

15.
<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这段话中就蕴含着"促进每一位学生卓越发展"之意。在我  相似文献   

16.
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打磨是验证经典的一种方式,但经典并非只属于遥远的过去,当代也可以创造出经典。不过,当下社会,经典的诞生有些艰难,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经典的创作者,也在于经典的阅读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共同呈现了一部经典的普遍性价值。读者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读者同样拥有建构经典的权利。一本能够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当代作品已经很难出现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每天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做了10年的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 问题:学生究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哪些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 数学有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赋予了一个人成长意义上的本质力量。 数学学习强烈而深远地影响着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数学跟语文不同,语文的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面对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数学却要你去定性把握,当一个孩子开始知道1+1=2,而不是等于3时,他就开始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对”的东西,也有“不对”的东西。人总是在努力靠近“对”的东西,都希望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对”“错”的经历及由此引发的体验就构成人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从学数学的开始就一直被持续强化着。  相似文献   

18.
"等一下"     
刘维芳 《家长》2013,(12):16-16
他的“等一下”曾让自己自以为是地尝到甜头,而我们的“等一下”又让他尝了尝苦头。孩子虽小,但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而这招“等一下”教育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然就是管用的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国外阅读理论的学习和吸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理念愈来愈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更是成了教师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切入点,各类“创新阅读”不断新鲜出炉,给了语文课堂生机,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中学生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我们在解读莎翁作品时才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却出现了“千人一面”、“千口同腔”的现象。有人说这些孩子缺乏生活经历,使其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是“生活化”。但学生如何使文章在相同的岁月经历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如何使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其文章张扬自我的个性,笔者根据自身近20年的教学实际,试陈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