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与社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社会意识是对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或反思。人的社会交往构成了人的社会关系,交往是不同的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发生关系的现实手段和先决条件。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亦即因人的交往活动而来的社会关系之网——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反映或反思。个人意识、群体意识或狭义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一定的个人意识既是个人意识,又是以“个人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群体中个人意识在精神交往中相互集中的表现。由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向社会意识的转变,是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由于具有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优点而为广大外语教学者广泛采用。但是,小组作为一个群体,其个体包含不同的变量,在活动过程中这些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群体动力学研究的正是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整个群体及各个体所产生的能量。为了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群体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是大势所趋。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科学地整合,突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强化语文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明确目标,巧设问题,强化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和管理不仅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管理模式;力争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切实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工作实效,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论已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其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引导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校园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前,由于学校学生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渐复杂,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教育工作,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研究学生群体性划分方法,并寻找相应的工作思路,意义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我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在我校实行俱乐部制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对学校开展群体活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我校进行体育课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方面剖析特殊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探讨如何在大背景下拓宽该群体的就业路径,强化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系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以浓烈的悲剧意识为最大特点,她善于在悲凉的叙述中揭示人性的自私、虚伪、扭曲和变态。在平静的叙述中,她深长的叹息里透露出的是对匍匐在男权文化阴影下的传统女性的深切忧患。在缠绕不去的凄凉氛围中,塑造了男权社会中一个焦虑压抑的女性群体与一个病态的男性群体。  相似文献   

11.
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客观要求,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是赢得优秀青年群体的客观要求。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途径主要有:树立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观念,提高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主体能力;创新学生党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搭建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他们思想行为是否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非正式非群体形成的原因和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并提出表扬鼓励、帮助引导、吸引渗透、瓦解分化等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群体概念;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发展规律,并提出了转化“非正式群体”工作的建议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其中对“非正式群体”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改进工作,对其他部门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的主流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高校要在大学生德育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要科学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让新媒体为大学德育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以转变德育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开拓新媒体阵地、强化主体意识来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是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的,是相对于班集体中的正式群体(如班委会)而言的。了解每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利用其优势,引导其发展,才不会因它们的存在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遭到削弱;关注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其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群体活动参加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经历、认识、情趣等,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问题意识”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强化大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其科研创新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试制度外,还应强化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育教学资源,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非正式群体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特性及其对教育造成的障碍,从道德教育、强化非正式群体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探究利益相关事件下产生的群体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影响网络集体行动。研究以某高校游人的不文明现象为背景事件,对该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群体认同对个体参与网络集体行动有直接预测作用;群体愤怒在群体认同对网络集体行动的预测中没有中介作用,群体效能在群体认同对网络集体行动的预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