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实现方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等语用理论为框架,比较了刻意曲解和语用误解的不同,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语用策略经常被用来挽回面子、避免尴尬、表示礼貌、避免受辱、避免冲突或陷入不利于自己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顺应角度看刻意曲解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意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体现了顺应的动态性,是一种意向性很强的顺应。刻意曲解策略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谐音曲解、曲解缺失信息、曲解概念意义、曲解指称含义、曲解言语行为义和隐含意义、曲解预设,曲解话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元表征用法来解释反讽语境下的刻意曲解及其所形成的言语幽默。根据元表征用法,刻意曲解可分为解释性用法和元语言用法。刻意曲解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其语用功能有赖于语境。说话者通过将内容或框架赋予不同话语,曲解说话人的语词或思想,使之服务于相反的交际目的。在反讽语境中,交际者理解并刻意曲解对方话语,用以维护自我形象或攻击对方,其运行机制在于"不一致",实现刻意曲解的核心在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刻意曲解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男女双方话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形成性别间刻意曲解的关键因素是性别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在性别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调动其认知资源,解读出与听者信息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此影响下根据自身交际意图曲解对方话语,以确保听者顺应的认知和谐,取得最佳语用效果。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透析性别交际双方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言策略时的语用立场,可以进一步了解性别双方的立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文学理论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的儒家文论研究过程中,一般以孔孟为主体,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苟学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原始儒家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重新研究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组织理论包括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教学设计的产生直接得益于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老三论",遂将其置于四大理论基础中的首位。近几年,后现代课程研究中已经率先引入了自组织理论分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领域引介与应用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也势在必行。当前引入与借鉴的落脚点,主要表现在自组织理论为数字化学习理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核心理论支撑,并对整个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面。如果在一个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下看待自组织理论与教育技术研究的结合,发现人脑(或认知结构)中知识的自组织演化问题也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中古社会都存在赋税基本理论.在中国,赋税基本理论派生了一些具体理论,如"量入为出"、"量出制入"等.但在西方,"量出制入"作为一种理论较中国晚成,这时还仅以理念的形式存在,但同样由赋税基本理论派生,同样制约政府的征税活动.基本理论是一种深层理论,具体理论则是一种表层理论,前者一般决定后者的性质,后者则表现或反映前者的特征.基本理论是专制的,具体理论也一般是专制的;基本理论具有民主性,具体理论也一般具有民主性.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化,“知识建构意义论”“认知发展促进论”“精致细化加工论”“竞争冲突妥协论”‘制度规范约束论”“目标追求趋同论”是自为存在论诸多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为的存在”方式,为其构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文化空间,从而促进其逐渐由自为存在向自觉存在转化。  相似文献   

15.
给付受领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大别为义务说、权利说和折衷说。义务说之内部,尚有法定给付义务说、附随义务说和不真正义务说之争;而权利说内部,亦有债权一般内容说、债权核心内容说和是否债权内容不确定说。给付受领不符合法定给付义务、附随义务的特征,虽与不真正义务一致,但不真正义务本质上就是权利,故权利说成立。在权利体系中,给付受领属于债权的内容,但非核心内容,而是给付请求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ies of Motiv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gnitive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lassroom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explanations of their school experiences are considered within the frameworks of expectancy × value theory, self-efficacy theory, goal orientation theory, and attribution theory. These same theories are used as lens through which teachers' classroom behaviors are viewed. Suggestions are offer for incorporating cognitive theories of motivation into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programs for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法治政府的形成,离不开其预设(所谓预设即指事物的产生是以预先设立的理论为胚胎而发育)的理论基石。因此我们在选择法治政府并建设法治政府的时候,有必要理清其预设的相关理论,以此作为我们的参照系。本文分析了法治政府的理论预设的三个方面,即人性假设论、人民主权论,控权论,并指出其对于当前我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原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具有权威性、动态性、超前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理:土地稀缺性原理,人地关系原理,区位理论,集约经营原理,耕地动态平衡原理,土地持续利用管理原理,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相似文献   

19.
除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建设过程出现了众多问题,如:理论层出不穷,相互矛盾,对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梳理不清等。本文拟对主要的第二语言习得观点和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如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类型划分和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作概括性的介绍,并建议各种理论可以相互"融合",构建互补,以解释二语习得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20.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lacks mature and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he excell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organisms sometimes cannot be transferred into engineering structures effectively. 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related theories: similarity theory, fuzzy evaluation theory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a method of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is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s four steps: selecting the most usefu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organism; analy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finally chosen for engineering problem; completing the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d verifying the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Similarity theory and fuzzy evaluation theory are employed to achieve Step 1. In Step 2 and Step 3, optimization theory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parameters of structures. Together with the thoughts of simplification and grouping, optimization theory can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m structure and engineering structure, providing a way to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A general evaluation criterion is proposed in Step 4, which is feasibl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Finally, based on the method, a structural bionic design of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hell i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