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精神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不断探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改革攻坚阶段的基本任务,我们应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勇于并善于探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诞生不久,就颁布了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劳动者和接班人,推动着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同其他事业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前进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深厚而坚实精神支撑,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杜振庭  曹丽敏 《现代语文》2006,(11):102-1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化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化建设,促进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化产业快速增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促进和谐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化基础,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就成为现阶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李崇富 《云南教育》2011,(16):24-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概括了90年来的三大成就,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的概括,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三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长军 《湖北教育》2006,(11):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应站在构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半个世纪的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对国际大背景的白描勾勒中,力图用重彩浓抹我国社会主义的辉煌;在述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突现党的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性飞跃。回顾半个世纪,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展望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语言文字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拓宽视野和思路,遵循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以五大理念引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大体经历了理论准备阶段、全面探索阶段、理论验证阶段和理论创新阶段。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历史性成果主要集中在根据地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略和方法上;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对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条件的认识上,以及从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上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照耀下,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一颗丰硕的精神之果!《决定》符合我国的实际,是从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思考的,是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的,也是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现实课题和全局来部署的。  相似文献   

16.
孙著文 《农村教育》2006,(11):13-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系统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基于此,2006年,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和谐校园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现代化目标已经呼之欲出。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新时期29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结论 从实践层面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并且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正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从理论层面上讲,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新起点,先后形成和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把这些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表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实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说,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前途的信念,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探索走向胜利的道路。列宁、毛泽东成功运用这一理论,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又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注意改革的复杂性、不平衡性,不断前进。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