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的农业报道,大多围绕农业生产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给农民朋友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新闻报道“四季歌”现象。长此下去,这些对农节目就会缺乏吸引力,影响收视率,失去了节目采制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创新农业报道,几年来,通过从事对农节目的采编实践,笔者感到必须深入农村第一线,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拓展报道空间,抓住重点、热点、难点,对农报道才能常做常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如何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不但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电视人也应义不容辞地为农民致富出一把力。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入世后,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农报道,精心开发农村市场,已成为各级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宣传任务。如何办好对农宣传,打造"农"字号节目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最初做对农节目,我曾带有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当时,真真切切地希望我们电视人为中国的农民,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做点什么。 1997年,我参与创办了山东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乡村季风》。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这个栏目从周播发展到日播,连续获得全国大奖,成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之一,也成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创办基础。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办对农电视节目已经不仅仅是考虑如何为“三农”做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农业报道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不是很活跃,“露面”的机会比起新经济、网络、信息、国企改革等话题要少得多。这既有一个时期读的口味、媒体导向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农业报道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这一原因,对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报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件”,今年的一号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大众报根据自身情况,要求编辑记认真学习这个件,并把它确立为今年新闻宣传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全国“两会”,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点,谋划新闻稿件,做足“农”字章,关注民情民生。“两会”期间,除编发了四十余篇新华社稿件,还组织记采写了五组反映农村、农民、农业现状的系列新闻报道,目的就是延伸“两会”热点,“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做出农民报自己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农报道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循环往复的社会生产过程。所以,县级电视台要想做好“农”字文章,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强对农报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好“大农业”观念。大农业主要涵盖的是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的全部链条,只有树立了大农业观念,我们才能在报道中去关注完成产业化链条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同时要树立好“三农”观念,不仅要大量报道农业生产情况,还要报道好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生活方式变化等,只有这样,我们的对农报道才会有广度、有深度、出精品。  相似文献   

7.
用市场眼光聚焦我国农业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是农业报道的前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拿电视来说,中国的11亿电视观众中至少有8亿是农村观众。由此可见,农村是媒介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如此可观的受众资源也是我国传媒事业的独有优势,“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8亿多双真诚渴盼的眼晴理应成为我国媒介市场成熟和发展的小竭源泉。可是综观我国当前的农业报道,其在各大媒介上的身影不是很活跃,比起频频露面的新经济、娱乐、网络、国企改革等话题,我国媒介的对农报道可谓“养在深闺”。 究其原因,这里面既有一个时期读者口味、媒体导向的因素,也有农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对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业报道具有  相似文献   

8.
李节 《视听纵横》2002,(5):72-74
重大主题报道,这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也是新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或社会新闻等等来得“好听”,尤其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做得不好就容易做成说教式的报道,成为“对着空气说话的节目”。通过这两年来的报道实践,我们有这么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科技推广报道四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汉 《新闻前哨》2006,(11):85-85
如何把第一生产力——科技送到农村,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应用新技术,大幅度增加收入,推动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是当前农村科技推广报道的首要任务。从我们这几年的实践看,搞好农村科技推广报道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县级电视台对对农报道的重视,对农栏目越来越多,在新闻节目当中无论是时事报道,还是农业发展展示,都离不开外景采访。本文在详细分析对农新闻外景采访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可以采用的一些基本技巧,使外景节目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现状,满足广大农民农业发展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各类对农节目日益多起来。但是总的说来.对农节目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普遍存在着表面化.浅层次的问题。如何把对农节目做深做细,增强节目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我们辛集电视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高站位做好舆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是近几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农民通过调整结构也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在农业结构调整宣传方面.辛集电视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增强农民靠种地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在吃透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一号文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十分关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两年.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出田野.从事非农产业,一条路是劳务输出,另一条路是发展小城镇建设.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我们对辛集市发展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办活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周清 《视听纵横》2006,(1):108-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线电视从城市走进乡村,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欣赏二十套、三十套甚至更多的电视节目。频道竞争的激烈、农民欣赏几味的变化,使原有对农节目的报道模式受到了挑战。目前,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领域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对农节目报道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了弊端。吸引不了农民朋友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谷峰 《新闻世界》2020,(2):19-2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方电视台的农业栏目随之应运而生。要留住众多的农村电视观众,就要把栏目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使农民观众在栏目中找到想要了解的致富信息、国家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而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内容上要充满"农味",做到"让农民说,让专家说,让政策说;打造一支心系"三农"、懂"三农"的编辑记者队伍,同时要扩大节目内涵,创新报道方式,切实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广大农民渴求农业科技和致富信息的大背景下,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进一步办好节目,使之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笔者结合工作的体会认为,对农广播节目要在“平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南楠 《新闻窗》2013,(2):61-61
随着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做好农村、农业发展的报道工作得到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视,而要想做好对农节目,外景采访是一个少不了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与农民、农村、农业的紧密接触,对农节目才会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需求、发展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面对农村中出现的问题,农业新闻迫切需要改革。 农业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供需矛盾基本平衡;二是粮食市场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减缓,农民负担过重;三是农民在结构调整中表现出的一种茫然,不知道该种什么才能赚钱;四是农民还没弄清国内市场,又要面对国外市场。 面对这些情况,农业报道也有些无所适从。 第一,以往农业新闻的热点正在消失,新的热点正在形成。以往每到粮食收割季节,各新闻单位的农业记者就纷纷到主要生产粮食的地区进行全方位报道。但是,近几年新闻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农业进入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崭新阶段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农业报道、创新农业报道,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用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观察农业事件,开阔筛选农业新闻的视野,提升农业报道的高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给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  相似文献   

19.
朱瑛 《视听纵横》2001,(2):5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当代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那么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节目,应如何帮助农民实现这一愿望呢?我们上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为农民致富引好路、搭好桥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农民兄弟纷纷来信感谢我们,称赞我们的对农节目是他们的引路人、好帮手。  相似文献   

20.
钟凯  肖渊 《声屏世界》2008,(8):53-53
目前.农业记者普遍缺乏.包括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频道。在赣州的市级媒体中.虽然有专业的农业报纸和网站.有专业的农业栏目或频道.然而从事专业的农业记者数量不到5%.而且专业化素质不够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没在农村生活过.对农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不熟悉.连水稻和稗草都分不清,自然就找不到报道的题材,更谈不上做精做好了;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业务水平提高了,却又离开农业记者的岗位,于是农业记者经常出现断档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报道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