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好书为友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一本好书,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在那里尽情地享受。书,这位知己,我很小就已经认识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4岁那年,父母给我买了第一本书。那是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片丰富多彩,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是注了拼音的。那是我第一次与书见面,我只被书中那些图片所吸引,根本没注意到书中那些精彩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3.
读书乐     
掐指一算,我与书为伴也有十数载了,九年的寒窗苦读,很多人对书可能已经兴味索然。但我爱书,爱它没商量。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一书在手,我会为之废寝忘食。朋友常戏谑地打趣道:“你这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我深知这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但随着成长,对书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在书店里看到一本挨一本成功学的书,每本都像名著一样庄严,像圣经一样无私,像畅销书一样充满了诱惑,它们像是一个又一个路标,纷纷指向通往成功的路——我一时大喜,但既而目眩,既而头昏,最终濒临晕倒之际,书店的一位店员先生拯救了我,他是路标的路标,在一大堆的“成功”中指出一个给我看,说:“这本卖得最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我就带着这本奥里森·马登的《一生的资本——获得成功与财富的个性因素》回家,开始钻研“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的法术。这本书在诸多成功学的书中,看着还比较朴素大方有气质,封面又有林语堂的大力推荐: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原著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谨将马登的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马登的书中,能获得同样的兴奋影响。”又是名家推荐,励志的话又说得亲切,卖得好也是难怪。  相似文献   

5.
“书是穿越知识海洋的一艘船”,不错的,书能给人带来乐趣,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捧起书、报纸、杂志,你都会有一种神清气爽、心神俱醉的感觉。在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青春期我迷上了读书。以前我对课外书从不过问,连看都懒得看,整日无所事事,而我的爷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学者。他时常对我说:“读来有趣,效之有益!何乐而不为。”我无奈地学着爷爷平时看书的样子,小心地翻开了第一页,静下心来读,很快就迷住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朵美丽的花,会在我们心中悄然绽开,它就是理想之花。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从小就爱读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我喜欢的书。是的,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作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每次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  相似文献   

7.
我一口气读完了薛正昌同志的力作——《董福祥传》。掩卷后,毫无睡意,思潮起伏,当即决定写出两个方商的感想:一方面是关于这本书的感想,另一方面是关于董福祥的感想。东坡云:“写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写任何文章都是如此。不能就书论书,就人说人。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往往成为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给你带来“灵感”。读完《董福祥传》,使我对一些多年萦迥脑际的历史学方面的问题,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果我的这些“恍然”之“悟”能有一点点新意,那应归功于《董福祥传》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9.
“书是穿越知识海洋的一艘船”,不错的,书能给人带来乐趣,书能给人带来知识。书,就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那还是我上小学的一天,正在和伙伴玩,不料摔在地板上,手骨折了。以后的日子里,我整天无聊地在房间里躺着,这真  相似文献   

10.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 一位居住在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女士自告奋勇辅导刚搬进同一社区的一位日本女士学习英语。她说:“那位日本女士每次上课、每次拜访都带礼物给我,一本书、一些纸刻品、花或是糖果,真令我尴尬。”  相似文献   

12.
当海天出版社的胡先生写信给我,问是否能译“一本有意思的书”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意识到我要译的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哲学书。因此,当我拿到原著的时候,着实吓了一大跳。哲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奥难懂,似乎很难与“与有意思”联系在一起,另外对自己能不能将这本“有意思的书”译好心里没有底,如果连译者都没有发现它的“意思”,那么译文的读者就更难发现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了。今天,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艰苦劳动、将译稿交给出版社的时候,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本书,诚如胡先生所言,  相似文献   

13.
书趣     
记得有人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体会到精妙之处,就能从中品味读书的乐趣。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趣”。每当大家都睡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下,书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它絮絮叨叨地讲出许多新鲜事来,让你听得有滋有味,甚至能忘却自己,飘飘然飞进书中的那个世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或者与它娓娓而谈,有时也反驳几句,直到被它说服为止,然后它便成为我的朋友,我从中体会到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有的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美丽诱人…  相似文献   

14.
书的比喻     
书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给人们以知识和力量。许多名人、学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发人深思的格言:1.书是窗口。高尔基说:“几乎每一本书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口。”2.书是粮食。孙中山说:“一两顿饭不吃倒不在乎,可是不看书,就受不了。”3.书是补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4.书是钥匙。俄国诗人、剧作家托尔斯泰说:“理解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5.书是社会。俄国文学评论家波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湖南益阳陈立摘荐)书的比喻!湖南益阳@陈立…  相似文献   

15.
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书角的孩子都围在一起,他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眉飞色。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看一本自己带来的迷宫。而图书角的那些书,被冷落一边无人问津。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决定对图书角进行改革:首,将图书角改名为“小不点书”。孩子们从家中找来了花、条、彩色包装纸等,对之进行单“装修”,绘画能力强的孩还画了一些装饰画贴在墙。然后,幼儿每人每天带一本己最喜欢的书放在“书吧”中同伴分享。改革后的“书吧”受到了孩们的热烈欢迎,除了每天40钟的区域活动时间外,“晨间动”、午餐后“自由活动”、午睡身后的“欣赏活…  相似文献   

16.
人之书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的话,那么智者、长者、成功者的这本“书”将比一般的“书”更厚重,更精彩,因为“书”中浓缩了许多人类文化的精华。我的同学、好友孙民安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非常强的人。因为我们有着相近的志趣和爱好,在初中阶段他就经常带我去拜访一些当地名师,或是我们认为知识渊博的人。时而我们把自己的画作拿给这些校外的老师,以求指点。但更多的时间是去他们家谈天说地,谈画论画。就是在文革期间,我们仍冒着政治风险,经常偷偷去找一位被错划成右派、20多岁时就有县团级职  相似文献   

17.
一路有书     
我小的时候,爱听故事,总缠着大人给讲。现在我还记得爷爷给讲过的铁杵磨成针、掩耳盗铃等故事。听之不足,到认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便如饥似渴地从语文书中汲取那生动形象的文字所带来的快意。后来,看到班里同学有带一些色彩鲜艳的小书的,大概是《儿童画报》之类,还有小人书,便借来看。由“小”书借到“大”书,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借阅过《聊斋志异》(白话本)、《西游记》这样的“大”书。《聊斋志异》那神奇的故事,《西游记》那离奇的情节,令我读得津津有味。除借书外,我还有一次买书的经历。那也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认识到学生光读一本语文书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为营造一个书香班级,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找”书读。在我的苦心“经营”下,班级里的“书香”渐成气候。这不,我又抽空去了一趟学校图书室,给学生捧回来了一大叠书,每人一本。看着学生们喜滋滋地把书一本本地领去,我也很开心。书很快就发完了。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位男生望着我,说:“徐老师,你怎么不为自己留下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两本小学课本》以倒叙方式 ,追述两本小学课本的来历 ,在苦涩中流露着刻骨铭心的爱。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目不识丁的苗族农家妇女 ,她朴实、勤劳、善良 ,也有一些迷信。对“我” ,她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尤其是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 ,她匆匆忙忙的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 ,给“我”送吃的 ,改善“我”的生活。有一天 ,妈妈去了不久又回来 ,找“我”到僻静处 ,“伢 ,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人家说 ,只要用这书 ,考大学包中。”单是读到此处 ,也许你会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确实 ,望子成龙嘛 ,给孩子买两本书算得了什么 ?然而 ,假如你知…  相似文献   

20.
李凯帆 《阅读与鉴赏》2007,(11):35-36,77
记叙文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人物塑造得成功,会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泣其悲,喜其乐,爱之深,恨之切,给人留下长久难忘的印象。可是,是否笔墨越多,给人的印象越完美呢?或许《我的第一本书》能给大家一些这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