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质上看,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修辞学家只是对他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工和提炼,时有修正或扩充而已,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亚里士多德曾被马克思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独具特色的修辞理论及其传统,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习惯于形容中国修辞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那是因为修辞活动或者说修辞技巧,早在语言文字刚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和被运用了。[4]说它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都可以表现真理,修辞学以命题的可信性和可能性为前提,这些观点奠定了西方修辞学传统并有助于艺术本体和艺术真理等问题的反思。《修辞学》中关于“怜悯”与“恐惧”情感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悲剧的功用;《修辞学》的性格分析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性格描绘,它建立在情感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修辞学》中的风格理论并非出于纯粹美学上的考虑,由于它强调了“受众”的作用,成为后世从美学和文学意义上理解风格的理论的重要出发点。《修辞学》关于隐喻的讨论,不仅形成了古典派隐喻论的基本观点,而且启发了现代美学、诗学的隐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辩证思想的巨著,其中,修辞式推论占据核心地位,但研究成果尚不丰富。在综合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修辞式推论的界定、样式进行阐发,并总结修辞式推论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东方以中国的孔子为代表,西方则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本文从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出发,研究国内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习惯于形容中国修辞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那是因为“修辞活动或者说修辞技巧,早在语言文字刚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和被运用了。”说它年轻,那是直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陈望道先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语言学、修辞学新理论,构建起了符合中国语言运用实际的修辞学新体系,《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才宣告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西方修辞学曾经有过显赫的身世,辉煌的历史,只是到了近代,才每况愈下,进入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修辞学开始从复兴走向繁荣。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修辞学产生了“爆炸性的兴趣”。回顾当代西方修辞学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不少令人深受启发的特点:人们重新调整了方向;当代西方修辞学大大地拓宽了其研究范围,进入了许多从前陌生的领域,它再也不是一门单一的艺术,而是不同艺术的综合体;修辞学大大地跨越了学科界限,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与其它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传统修辞学在理论形态上有“诗性”与“理性”之别,诸如定义概念与非定义概念之异,综合与分析之异,形象化表达与抽象表达之异,修辞学的依附性、非系统性与独立性、系统性之异等。研究、认识中西传统修辞学理论形态的差异,对总结我们的历史化遗产是有其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张凤伟 《文教资料》2007,(36):41-43
中西方古典修辞学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本文尝试分析西方古典修辞学和中国古典修辞学各自发展中社会制度所起的作用,力图揭示社会制度与修辞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指出民主制度与封建制度是造成东西方古典修辞学不同的原因所在。民主制度使得西方古典修辞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中国封建制度则使中国古典修辞学侧重微观研究和印象式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西方修辞学从古典修辞学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了新修辞学。在不同的时期,修辞学家以及哲学家对修辞学都有着各不相同的观点。西方修辞学经历了从说写者为中心逐渐到以听读者为中心的演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极端现象,而听读者的地位也由于这些极端现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极端现象可以认为是听读者地位发生转变的分水岭。通过这些极端现象,可以分析听读者地位的转变,并借此探讨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两位巨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修辞特征、修辞范围、修辞效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一致的理论认定,但对待狭义修辞学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由此形成悬殊的修辞内容体系.系列性的矛盾与悖论,根于他们哲学思想方法以及精神境界上的对立或高下之区分.  相似文献   

14.
从人文主义角度研究西方语言思想与修辞传统,分析语言中所蕴含的主体意识与主观精神,凸显语言在文化形成与传承、民族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揭示西方人文主义语言思想与人文修辞传统的深度契合与历史渊源关系,旨在更明确地认识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关联,由此促进两个领域的共融互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修辞学的某些技巧、策略、领域以及辞格等各种手段的运用可以用来阐释或者更好的说明合作原则的运用,但是当我们出于礼貌或者其他一些特定的目的考虑时,又迫使我们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的其中一个原则甚至更多原则,从而更好的达到西方修辞学中所追求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说明,Hermagora’s“StasisTheory”中的Issue of quality就是为了创造特殊的语境或者所谓语境的重构(recontextualization)来达到修辞的效果,与此同时,在renamethefact期间我们又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个或者一些准则。  相似文献   

16.
刘荣 《文教资料》2008,(35):37-38
王希杰先生以其"三一"修辞学理论享誉修辞学界,本文作者试从其修辞学方法论方面着手谈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指出,在欧洲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温科学来电说他的书稿《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即将出版,嘱为之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写序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事。先师陈望道先生于1961年10月24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中说:“我们研究语文,应该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伸出一只手向古代要东西,伸出一只手向外国要东西,这也就是说立场要站稳,方法上要能网罗古今中外。”———这即是望道先生提出的著名的学术研究“古今中外法”。这段话说的是,20世纪的文法修辞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既要学习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又要重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学术理论,但“…  相似文献   

19.
自从新修辞学引进中国,国内学者对这一新理论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用修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一个综述,包括对新修辞学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描写和预测;某修辞学家理论的介绍及评述以及哲学对新修辞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有效国际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深谙其修辞规范。本文借鉴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把商务英语教学与国际话语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五个转变”改革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