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单位犯罪是和自然人犯罪相对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作出与单位犯罪相应的特别的规定。文章以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重点就完善问题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刑法中所谓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视为单位犯罪,存在前提或认识上的错误,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基本理论、诉讼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刑法的基本规定,还有悖于刑法罪责自负以及公平性的原则,会导致刑法理论的混乱。采用双罚制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符合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同时也符合国际公约、条约的规定精神。  相似文献   

3.
刑法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面临扩张不力的现实困境,其理论研究的重心在于传统法益向网络扩张的刑法规制体系构建。世界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给予我们启示,传统犯罪进入网络空间催生了新的法益,旨在为网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保障。可以借此重新划定网络犯罪的界限,用秩序犯的视角看待整个网络犯罪体系,在法益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刑法扩张,同时维护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体系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之受传统的以自然人犯罪为基础的刑法理论的束缚,我国单位犯罪立法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规定欠妥、罪过形式不明、刑罚设置不合理等缺陷.我们应当将单位犯罪概念的法定化,国家机关单位犯罪的除罪化,罪过形式的明确化,单位犯罪刑罚措施的多样化作为目前完善单位犯罪立法的切入点,以更好地打击单位犯罪,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使得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问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问题仍存在着立法缺陷,例如,单位盗窃应如何处理问题和单位犯罪能否成为累犯问题,本将对上述二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理论误将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的"构成要件"与我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构成"等同起来,同时又不加区分地照搬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有关违法阻却事由的论述,从而认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虽符合犯罪构成但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构成犯罪。其实,此类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客体要件或主观方面要件,应直接承认此类行为是因不符合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7.
各国刑事立法及刑法理论逐渐承认单位犯罪概念,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从个人责任向法人责任过渡。企业合规由经营管理策略衍生至刑事合规领域,成为影响单位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刑事合规的刑法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预防义务之履行与主观过错之减轻。我国单位犯罪在认定依据、处罚模式、刑罚标准等方面尚存疏漏。在刑事合规背景下,应要求企业履行监督义务,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统一规定双罚制模式,增设刑罚种类。  相似文献   

8.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弥补了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但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界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性质及外延界定问题存在着不同见解,结合刑法理论与实践,对之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次以总分则相结合的形式规定了单位犯罪,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立足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范围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实践中惩处单位犯罪的做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新刑法环境犯罪立法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规则使各成员国环境立法更趋于国际化,而我国新刑法典颁行在我国入世之前,环境犯罪立法尽管有其科学性和时代性,但也存在与世界通行做法不一和有悖环境刑法原理的情形。我国新刑法典中的环境犯罪立法不足主要是:归责原则上,采用民商法和刑法的一般归责原则,不合理;立法体系上,立法体例、保护内容、犯罪种类、处罚等方面不科学;内容规定上,主体、罪名、处刑的规定都存在矛盾。本文运用环境刑事法律原理,根据WTO基本原则对我国新刑法典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