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德生活(社会)学科特有的育人目标(公民教育的核心课程),决定了品德课,不论涉及何种题材的活动,不论面对何阶段的学生,课堂教学目标都要直指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根据螺旋上升的的生命成长特点,课堂上教师不应追求“一时之功”,而是要将生活的各色种子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让它们孕育于孩子的现实生活中,慢慢地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从“诠释生活、践行‘美学'、突破‘瓶颈'、审视未来”等角度阐述在学科终极目标方面的追求与实践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思想品德规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并自觉地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蒋国 《学周刊C版》2020,(2):62-62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思想品德规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并自觉地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学科,但很多农村小学对此学科的教学只限于表面说教,教学的开展空洞乏味,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难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品德教材以图为主,实践中教师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搜寻相关资料,拼凑教学内容,课堂出现很多华而不实的泡沫现象。因此,简单而充实的品德课堂成了泡沫之后的真需求。从三方面来谈小学品德简单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其一是一脉相承,杂而不乱;其二是借力教材,化繁从简;其三是物有所用,华而实在。创设简单课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7.
沈丽萍 《江苏教育》2008,(12):52-53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品德学科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缺少选择性,学生活动的主题偏离现实或缺乏研讨的价值;活动的角色上,往往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分别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可见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品德教学只有坚持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内容本地化、教学方式体验化、教学评价生本化,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经验和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加强小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的学科,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拥有美好的品德,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对该课程的却并没有引起重视,对于课程的讲解停留在表面,实践教学也缺乏应有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引起重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7):100-101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开始培养,开设小学品德课堂为小学生有个正确的教育识别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品德课堂中能更有效促进品德教学的开展,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其中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指导实效性,提出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内化不能靠“输入”,良好品德的形成缘自身心的体验。品德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的参与中、情感的体验中、自主的感悟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使其转化成支配行动的道德力量。体验如同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课堂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走向体验的王国已成为共识。可事实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浅尝辄止,甚至弄巧成拙的体验很普遍,  相似文献   

13.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为期三天的宜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竞赛活动在该市夷陵区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全市的15名教师在激烈的角逐中,充分展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该学科的教学特色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息理论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观照世界的理论,它存在于自然界、社会、思维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事实上,不管是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本身,还是德育素材,抑或是德育的大环境,都具有全息特征,因而将全息理论用于指导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工作,对于该学科教学现状的改善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将有利于我们以高效的整体观和发展观进行...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阶段。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品质、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就笔者任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可知,当前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策略入手,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策略及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魏琴 《浙江教学研究》2007,(3):31-32,44
品德教学应努力追求“三实”境界:真实,回归本真生活,以人为本;朴实,倡导简约教学,形式质朴;扎实,关注学生发展.追求实效。新课程理念下,真实、朴实、扎实应赋予其更高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应将品德课堂教学作为渗透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行为习惯,保护自己,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本该是所有学科中的首要学科,但如今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许多人看来,它就是个可以忽视的“副科”,很少有人能够从本质上进行高度审视,并将其“转正”。这种理想与现实所形成的极大反差,促使我们对当下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活泼,喜欢探索新事物,喜欢尝试新方法,他们的个性开始形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已开始形成一定的品德基础。基于以上特点,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进行相应的关注,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小学生品德学科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