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把教人学做人放在核心地位,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做智、仁、勇兼备的人,做一个现代人,并提出教人学做人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领域里一位极富成就的开拓者.对于学科建设,他主张汲取外国先进课程设置经验,依据国情编好教材;对于学校管理,他强调加强师资建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他不仅在学校教育理论方面建树颇多,且躬耕实践,为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对儒家文化的持守,共同催生了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梁启超立足传统文化,从基本内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发展脉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内在特质。梁启超对儒家哲学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传承与改进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开明专制论》的第六章,对完政中国化的标准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其逻辑分析与哲学思考,确立了“唯适是求”这一真理标准,成为梁启超以和平立宪为道路的宪政中国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贯穿在后续所有的政治哲学的开展中。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梳理总结历史和当前学术界对梁启超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梁启超一生的事迹,阐明了自己对梁启超定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主要哲学著作,涵盖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深有研究,而他对戴震的评价可谓极高,这与他看重《孟子字义疏证》不无关系。因而,从梁启超视界这个维度来论述《孟子字义疏证》,不失为一个新颖的视点。从总体上来讲,梁启超对《孟子字义疏证》的评论符合实际,较为中肯。  相似文献   

7.
一对中国人来说 ,“近代”这一知识课题 ,既有介绍、摄取西方文化的侧面 ,又有从中国文化的框架中剔除陈旧成分 ,完成文化再生任务的侧面。这是一个很难分解的双方向性的自我命题。日本的评论家们 ,被世界史是“辩证地进步”这一价值观和思考法所束缚。与此相比 ,中国的情况是 ,为了使固有文化的再生 ,就必然导致出向自我反省的文化运动集结的结果。如果把思想限定在哲学领域、特别是内在意识的认识论来看 ,梁启超也有其意欲开拓新地平线的痕迹。而且就哲学的“创生”这一点上的开拓性意义而言 ,作出梁启超“没有多少独创性的深刻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8.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梁启超从爱国、救国的立场提出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进而拯救中国的教育思想,立足于全民的教育、个性的教育、开放的教育三个层面,这与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家。《梁启超家书》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作为一位父亲,梁启超在家书中具体呈现出3种形象:学业知识上的引导者、情感生活上的关怀者和道德品格上的垂范者。家风教育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文化传承,对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对当前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育先驱.他的教育思想丰富,教育活动颇多.本文从引导求知、赏识鼓励、砺练品质、积极沟通、培养兴趣和言传身教六个方面论述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认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德育在现代化内在结构体系中居首要地位。“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竞争也”,德育的目的在“新民”。“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德育应贯彻“利群主义”原则。现代文化“都是从咱由批评’产生出来”,德育应以“自主主义”为方针。“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德育应以“响导”国民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坚信,国有与立,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已,自有其壮阔善美的国魂即民族精神在。他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概括为道中庸重和谐、重统一重团结、重德性、重爱国、重人文五个方面。他还认识到,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他的中华民族精神论与其民族主义思想互为表里,构成其“新民说”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他指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强调民族自省与自信的统一、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寄希望于青年与加强青年教育的统一。系统整理这些思想,对于加深理解他一生观点多变却不离其宗的内在根源,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夭折后 ,对于那场旨在改良中国政治 ,挽救民族危亡的变革运动 ,作为当事人的梁启超在不少论著中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从变法起因 ,政变原因 ,救亡道路 ,维新思想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思考与分析。通过对梁本人的这些反思内容的研究和分析 ,无疑不但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的真实 ,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变法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而且 ,可为探索改革之路的一般规律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为现实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初,梁启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晚清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债问题,他的外债思想经历了一 个从反对论到折衷论的转变过程。他对举借外债的条件、原则、方法等问题的深刻分析,体现了他对近代外债 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要求政治改革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挽救国家危亡并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梁启超大力宣扬其兴女学思想并力行兴女学实践。他认为兴女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仅可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生利者,而且能开民智、培养新民,为当时的救国以及强国富民做出贡献。尽管其兴女学思想存在着种种局限,但在中国的女子教育史、思想史和近代化史上仍占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