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要客观理解教师"个人主义"的优势,理性看待"教师合作"的利与弊,在教师"个人主义"与"教师合作"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才能根除人们对教师"个人主义"的狭隘认知,有利于"教师合作"有效开展,进而,打破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福华 《中国教师》2012,(12):33-35
<正>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作为大连教育学院研训教师之一,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研训班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教师是"伴奏者"、教师是"催化剂"、教师是"合作者"和教师是"激励者"四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教师培训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的"由量到量质并重"转型提升之经验,以宁波市为例提出:在教师培训理念上,要建构"服务型教师培训"体系,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致力于教师"追求卓越"的努力;在培训内容上,基于"4X·双核"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设计课程,兼顾教师培训需求;在培训方式上,通过"百名名师"的专业引领,"千名骨干"的积极跟进,"万名教师"的全员参与,最终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的"学导共进范式"。上述经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实现了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职前职后逐步一体化。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教师学历逐步提升,培养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教师观的基本思想是教师"真我"理念。为试图解决现代性危机下技术理性冲击所带来的教师内心失序问题,帕尔默呼唤教师"真我"的复归。教师"真我"是教师本体意义上的真实与完整,得益于教师充分的自我认识,指向自我本质的觉察和灵性的解放。帕尔默关注教师作为整体人的发展,在以人学为基础的教育视域中重新解读教师"真我",教师"真我"表现为以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为特征,以在悖论中把握统一为旨归。塑造教师"真我"是优秀教学的前提,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活中守护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多彩"的教师队伍。"多彩"是指教师品质既坚韧、奉献、沉稳,同时又洒脱、激情、朝气蓬勃。为成就"多彩"教师,学校在文化引领的基础上,依据多元需求,整体构建了教师培养模式。1.培养与考核相结合,促教师"有发展"学校不断强化教师的内驱力,把5年内的教师统称为"绿色教师",5年以上的教师统称为"金色教师",分别制定"绿色教师"5年岗位成长考核方案及"金色教师"考评方案,将培养与考核相结合,促进不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都开展了"卓越教师"的培养,这种"卓越教师"培养实质就是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师范生。"卓越教师"的培养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做指导,以师德培养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个性发展为目标,同时应做到在教师教育的活动中养成师德,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内外激励的环境中实现"卓越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角色为"教师"和"企业人"的角色。因应多重角色的嬗变,高职教师常心生矛盾,角色冲突加剧。在传统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中,高职教师被"他者"进行角色命定,其专业发展历程成为"自我"因应外在环境的被动适应过程,自我"主体"价值被忽视。本文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要从角色论向"自我"转型,并提出通过教师自觉、破除迷思和"主体性"回归三重路径达至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转向。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卓越团队,优化教师发展"为目标,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开展"走教"教研,让教师从"班级教师"走向"学校教师";打通学段,让教师从"小学段教师"走向"大学段教师";强化团队合作,让教师从"单一教师"走向"团队教师";创新培养制度,让教师从"单学科教师"走向"全学科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现阶段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教师面临着思想理念危机、领导权威危机和统筹能力危机。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由"独白型教师"向"对话型教师"过渡,在合作学习的前期转变思想,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坚守原则,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后期自我修炼,扮演好"辅导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自主追求的行为,也需要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在关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将教师纳入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自组织",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个体依赖"的突破。在媒介化社会中,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师共同体"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实践空间,应当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的一个热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县域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却令人堪忧。笔者所在县域持续采取了"校长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榜样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门纳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写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几种措施,使教师们逐渐提高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7,(4):5-10
任何的教师微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生活境域"之中的,教师微笑的意义也不是由教师微笑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微笑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境域"决定的。在"看"到教师微笑时,学生是"沉浸"在微笑境域之中的,是与当下的微笑境域浑然一体的,现象学把这样一种状态称为"投入"。在"投入的看"中,学生不断的体验、经历、描述、解释着教师的微笑,学生对教师微笑意义的理解就在此时发生了。与"发生在生活境域中的微笑"相比较,现实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形式的微笑"。"形式的微笑"是被教师刻意的带入到生活境域中的,"形式的微笑"不能产生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创建是"双师"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内涵及其在整个"双师"教师的能力素养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理论,研究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协同培养的模式及其评价模型,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械制造专业群为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鉴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在"教师教育学"学科中的本体地位,本文着力从三维课程目标的角度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开发问题,以期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运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可以说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师的学习过程中,其实践性知识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常常被视为一种"经验"是"上不了学术台面"的知识。相应的,在教师培训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未被充分地运用、分享与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