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社会转型相适应,我国家庭道德建设要走出以家庭内部伦理和谐为主皋的思维窠臼、价值标准和操作模式,把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社区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的家庭法律体系;建立家庭道德评价的社会一体化机制,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发挥现代传媒在道德评价和教育中的作用,推广家庭道德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该文论证了判断社会道德状况的客现标准是官德状况,并分析了我国社会道德的历史变迁,批驳了道德“滑坡”论,进而简要地论述了我国当前的道德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转型相适应,我国家庭道德建设要走出以家庭内部伦理和谐为主皋的思维窠臼、价值标准和操作模式,把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社区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的家庭法律体系;建立家庭道德评价的社会一体化机制,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发挥现代传媒在道德评价和教育中的作用,推广家庭道德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SAS000标准认证”体系是欧美地区少数发达国家兴起的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员工劳动保护、权益保障、守法状况和经营道德为主要评估内容的国际贸易壁垒。对企业来说,“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无疑会抬高欧美市场准人的门坎;削弱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营目标二元化。对“两课”教学而言,“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所包含的人本主义和社会道德责任等基本思想,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一,即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一致、道德标准与道德践行存在反差.其本质是学生没有真正形成理性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社会生活实践是促进学生自觉道德意识、道德习惯、道德意志形成的基础,应当通过不同的社会生活实践渠道,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行合一,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概说、社会公正的前提及社会公正的标准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它既是热点问题,又是伦理学、政治学、法理学以及经济学的跨学科难点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治理的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要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18日,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评选出了包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在内的53名全国道德模范。这53名全国道德模范都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但他们的事迹却彰显了凡人善举的道德力量,可亲、可敬、可信。他们的产生,是社会、公众对道德的呼唤,更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还有许许多多普通人,都在自觉而持久地遵守社会道德标准,推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构建着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根源于作为理性动物和社会动物的人的内在需要体系协调统一与全面实现的必然要求。纯粹道德是抽去了各种个体差异的“普遍人”概念的基础上得出的。它是道德普遍性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种社会道德合理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SA8000标准由“社会责任国际”(SAI)1997年10月公开发布。它的内容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化,它的特点和作用使社会责任规范化,它的产生过程是企业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企业应借助于SA8000标准实施推进企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构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以理想信念为其指明方向,把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化成社会责任感动力之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进而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环境下,社会普遍出现主体信仰缺失、人文精神失落,以及社会道德判断标准混乱、道德水准下降、道德使命感薄弱等现象,和谐社会的构建遭遇到了不和谐的时代难题。对于这一难题的化解,当然要靠法律,但也需要诉诸道德。道德需要显性的“外在”的规范和标准,更需要语文这一“内在”的信仰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样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作出伦理上的判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价值的本质决定了人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价值评价标准,多维的需要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要进行科学评价,就要正确处理好个体标准与社会标准、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动机标准与效果标准的关系。既要承认个人需要的独特性与它作为个体标准的不可取代性,又要把握评价客体社会价值的社会标准。坚持历史标准优先的同时,把握道德标准的独立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反对单纯的动机论和效果论,坚持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14.
失信行为破坏了人们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这种行为频发和蔓延不利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诚信危机治理就是要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目标和要求为指导,从新时代道德标准构建及传统道德文化传播熏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入手,强化道德体系建设的奠基功能,从根本上培养和提升国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通过建设和完善法律制度力度,强化法律制度在社会事务中的规范及约束功能,培养国民在社会行为中将自觉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融合内在思想。大力开展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气氛。这些举措既是有效治理因普遍性失信而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道德伦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任何道德教育都应满足三个标准:"善的意图""有价值的内容""合乎道德的方式"。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价值澄清、榜样示范、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17.
1幼儿侵犯性行为的种类 侵犯性行为依据是否违反或符合社会道德可分为反社会的、亲社会的或仅仅被认可的三种。亲社会侵犯行为是为了达到群体和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侵犯行为。幼儿维护课堂纪律的行为就是一种亲社会的侵犯。反社会侵犯行为则不是这样,如打人、骂人、独占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的人才观决定了这个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向。就我们当代社会来讲,具有服务社会的专门技术和服务社会的理念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校为社会输入的,不仅是技术性人才,也为社会输入理念和道德规则。可以这样说,学校教育,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道德水准。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的介绍和论述,通过美国大学的人才标准对美国学生在社会服务理念上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理念和情操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进行道德建设则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社会和法治社会,它要求的是公民的权利,道德评价的标准不是动机而是效果,道德评价的领域严格区分出公域和私域.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一部分人把物质和经济水平看成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承诺,导致了个人道德陷入困境。大学生个人道德困境表现为个人的身份认同困难,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生命意识淡薄,生命异化现象不断加剧。以生命的视角反观公民道德,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崭新的思路。基于公民道德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内容包括责任生命教育、理想信念生命教育和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