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2.
上图讲座     
到上海图书馆来做讲座,我的确有些诚惶诚恐,上海人文荟萃,是我们国家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图书馆又是精神、人文、知识高度集中的地方,所以到这儿来开讲座和在别的地方就有点不一样了。另外,我对上海图书馆有特殊的感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就要先讲一点我自己的经历。我是上海人,离开上海已经很多年了。14岁那年,我去安徽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后来生病吐血,又回到上海治病。前后大约有3年的时间,我上午在街道做共青团的工作,下午准时到图书馆去看书。开始是去静安区工人俱乐部的图书馆看,后来就到上海图书馆来了。下午一两点钟来,晚上九点闭馆再走。天天如此。我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可以这样说,我是在上海图书馆上的大学。那时家里比较困难,住在静安寺,当时的上海图书馆在人民广场,离家比较远。妈妈每天会给我5分钱坐车。而我把这5分钱省下来,徒步走到上海图书馆,在路上用它买一个桃酥饼,因为晚上太晚回家,肚子有点饿就先用这个桃酥饼顶着。步行回家以后全家人早已睡了,我吃一点母亲留给我的咸泡饭,再看一会儿书才睡。在这段难以忘怀的日子里,我读完了能在上海图书馆找到的所有俄罗斯小说,在上海图书馆,我上完了我的“中文系”。所以说,我对上海图书馆是有特殊感情的。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反腐文学和大众的阅读权利。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题目呢?正好大前天巴老“走了”。这是件让许多人感到痛心的事。它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慨。我想,今天是否应该把我们交流的题目再扩大一点。巴老“走了”以后,一个文学时代结束了,我们作为还活着的人,应该怎么做?作为一个人该怎么做?作为一个文学人该怎么做?当代的文学应该怎么继续做下去?今天,我想用我的创作实践经历和大家一起沟通一下对中国文学今天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我自己的文学道路和中国文学道路的思考。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搞所谓的“纯文学”创作的,写过在文学圈里颇有些影响的长篇小说《泥日》、《桑那高地的太阳》等作品。当时我之所以我会用那么大的功夫去做纯文学,其实和我的  相似文献   

3.
4.
5.
上图讲座创办28年来,已累计举办各类讲座1200余场,仅2003年以来的讲座就有450多场。为感谢各界的支持,聊补未听者之憾,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我们从2003年以后的讲座中遴选部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今天要来讲儒商?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关心民营企业,既关心它的朝气,也关心它的问题.既有主张发展民营经济,也有主张重建公私合营,国进民退.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杂志》2008,27(1):88-88
2007上海市优秀公关案例颁奖典礼最近在上海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杨晓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文燕,市政协副主席黄关从、市公关协会会长毛经权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并向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杂志》2004,23(7):73-7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图书馆杂志》筹备期间,已故老馆长顾廷龙先生就指出,这本刊物应该是为不同学术、文化层面的图书馆工作者编辑的,不要办成单一的“学刊”,《杂志》应该姓“杂”。在顾老的提示和大批关爱、支持刊物的读者、作者们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从“上图讲座”的发展看图书馆讲座服务品牌之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讲座热潮此起彼伏。举办讲座是图书馆的责任和工作,也是其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上图讲座”的发展,为图书馆工作,尤其是图书馆讲座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作抛砖引玉.就如何打造图书馆讲座服务品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11.
追踪改革开放的宣传者--记上图讲座的创新服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图书馆伴随着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面向社会举办讲座。22年来,共举办讲座700多场,参加听讲的达65万人次。近5年来,每年参加听讲的均在千单位以上,逢举办重大题材的讲座,常座无虚席。参加听讲的对象有机关、企事业主管领导,政工、党务、工、青、妇干部及高校、党校、政校教师。不仅本市社会各界踊跃参加,周边地区的昆山、苏州、无锡、常熟、太仓……都闻声而来,加入听讲行列。讲座紧跟形势,捕  相似文献   

12.
上图讲座伴随着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迎来了她30周年喜庆. 上图讲座自1978年创办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历届馆所领导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出"城市教室,市民课堂"的崭新理念,以人为本,坚持公益,立足基层,面向大众,逐步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讲座新格局.近年来,上图讲座努力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入了现场讲座、视频讲座、网络讲座、书本讲座和光盘讲座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并通过讲座资源共享服务网络走向社会.2005年上图讲座荣获国家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图书馆讲座伴随着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1998年10月8日下午,本市和外地的听讲单位代表聚会上图报告厅,参加上图讲座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尹继佐到会祝贺。大会由王鹤鸣书记主持,马远良馆长对讲座工作做了简要汇报。 二十年来,在市委宣传部等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在历届馆领导的重视下,上图讲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积极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力求把握时代脉搏,多视角透视社会热点,通过精选讲师,…  相似文献   

14.
王俊  金谷 《图书馆杂志》2004,23(9):80-80
在上海图书馆三楼宽畅的读者服务区,有一排由单独小问等组成的特殊区域,这里没有琳琅满目的书刊,没有长长的阅览桌,却有一流的视听设备和丰富的讲座VCD碟片。持有读者证的人群,即可免费入室,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及享受优质的讲座视听服务。  相似文献   

15.
江振柏 《贵图学刊》2009,(3):74-74,75
上海图书馆通过几十年的办展,积累收藏艺术佳作近2000幅(组),每一件都是精品,集专业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自2004年上图展览开始巡展以来,已在国内外巡展200多场次,上图展览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的一个牌子。  相似文献   

16.
17.
上图之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寻求对策,是图书馆界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上海图书馆的参观调研,引发了本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图书馆职工中专建校已届10年,11月3日举行了展示教学成果的校庆活动,体现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风格。10年来,该校培养的420多位学生分布在市、区、县公  相似文献   

19.
数十件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善本碑帖中遴选出的国宝级碑帖将于11月2日起在上图展出,其中半数以上为孤本珍品,其精彩程度绝对可与两年前轰动一时的《淳化阁帖》大展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从学生时期的青年一直到退休前的老年,一有时间我就上图书馆。它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宝库,也是我得以充实提高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无所不知的无声导师。在那里,可以吸收和享受比在茶馆和饭店里丰富得多的文化美食和精神营养。有点遗憾的是那时没有多少去图书馆的时间。退休后时间多了,但因没有压力和任务,也因为没有找到新的有兴趣的事和可以重新开始起步走路的地方,去图书馆的时间反而比以前少了。大前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