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十力轶事     
叶新 《出版参考》2006,(3):39-40
熊十力,哲学家。原名升恒,字子贞(或子真),民国后以字行,后更名十力,自号漆园,又号逸翁。湖北黄冈人。1885年2月28日(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生,1968年5月23日因患肺炎病逝,终年83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赵朴老为国为民功德无量,然而,他却劳不矜功,功成不居。在他的著作中避讳谈及自己的功绩,龙其当年隐秘地下配合做策应工作的情节更是秘而不宣。  相似文献   

3.
感悟采访     
采访是前提和基础,报道是采访的结果。1986年,国际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曾在北京广播学院和电视系老师进行座谈,当回答“在电视的冲击下,新闻电影纪录片和电视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时,他幽默地说: “采访讲话是电视的专利。”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节目的思想、情感、内涵取决于记者深入生活、深入采访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梁衡轶事     
贾静  成青华 《记者摇篮》2002,(11):24-24,37
  相似文献   

5.
纪云 《兰台内外》2009,(3):51-51
有入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样的教益。  相似文献   

6.
旷达李德生李德生将军,河南新县人。年幼丧母,曾牧牛,14岁参加红军。将军中等身材,浓眉下垂,平头高额,望之既有凛凛之气,又有徐徐之风。抗日战争中,李德生将军曾任129师769团特务连连长。将军率部伏击响堂铺,争夺狮瑙山,攻坚马枋,威震太行,由此而得刘邓首长器重。  相似文献   

7.
丁宁  米娜 《新闻传播》2007,(5):52-52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者要善于寻找与接近采访对象。 一、正确地选择与确定采访对象,主要是选择最了解情况的人作为采访对象。重要的是他们确实知道情况,熟悉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若干个了解情况的人当中,还要选择善于提供情况、并愿意积极配合采访工作的人作为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破落的旧家庭.由于父母的教诲和耳濡目染.从小喜欢写写画画。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床头总放着装在锦匣里的一套古书.奶妍长年卧病在床.每天上午精神好的时候.总爱靠在床头戴起老花镜看一阵子枕旁的书。每次看完.都小心地把书放进锦匣.别好骨针.盖上一块手绢。有一次,我爬上吱吱作响的铜床.  相似文献   

9.
关于图书的有效采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图书采访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职能的发挥,提高图书采访 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是采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对有效采访的定义、评 判因素、影响因素及提高有效采访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访轶事     
一、“都死了?太好了!” 日常生活中我奉行这样一个原则:费心智,不可;劳筋骨,可。盖因费心智要白少年头,劳筋骨则是锻炼身体。所以,“三思而后行”,“话到嘴边留半句”这等古训,于我是大大的费心智,一概不取。那么,不费心智的办法便是:有话直说,实话实说。于是,直率就成了朋友们对我的评价。因了这个直率闹过不少笑话,最典型的就是一句:“都死了?大好了!”  相似文献   

11.
胡占广 《大观周刊》2012,(24):20-21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分析了采访中一些疏漏的现象,阐述了采访疏漏产生的原因,针对采访过程中产生的疏漏,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王发敬  韩义广 《档案天地》2005,(1):12-13,15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村人。出生于1861年7月14日,卒于1930年7月1日,终年70岁。  相似文献   

14.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邹冰锴 《新闻窗》2014,(6):86-86
平视,顾名思义,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应该灵活应对,根据被采访者对象的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跳出传统的被受访者的客观身份牵制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状态,真正地打破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出被采访者与采访者在同一高度的"平视"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下顺利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本文从不同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能够做到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平视。  相似文献   

16.
后海轶事     
后海是北京的一个湖,近两年,后海周边的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后海也成为继三里屯之后北京的另一个酒吧区。  相似文献   

17.
汪晓颖 《新闻传播》2010,(6):110-110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是成功采访的结果。而同样的采访,为何其新闻作品的形成与效果却不尽相同?个中原因,除了采访者对采访素材筛选技巧的把握外,更是其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的凸现。自己多年来在新闻工作中重视和研究巧用采访素材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观点和体会整理出来,与同行商榷和共勉。 深入采访,使采访素材发挥最大功用。1999年5月间,部门领导让我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到西安制药厂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采访报道。邹家华在西安制药厂的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19.
吴珂  胡革辉 《新闻前哨》2005,(10):37-38
近年来,娱乐圈、体育圈都流行一种“泛娱乐”的现象。在这种大环境下,公众人物和记者的关系越来越微妙:既希望记者给自己做宣传,又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过度曝光。因此,这个特殊人群往往会因为职业或者个性以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对记者采访产生抗拒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理缺口,获得第一手的采访资料,是记者工作的第一步。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在采访公众人物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心理战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无效采访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无效采访是文献采访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文章对无效采访的定义、危害,产生原因、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