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是先秦重要典籍,韦昭广采旧训为其作注,后人整理《国语》成就颇丰,笔者在研读时发现有些断句仍存在分歧,有待推敲商榷,现举一则.  相似文献   

2.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3.
装饰性人生     
同事的老婆,据说漂亮,还特贤惠,是一众老光棍艳羡到流口水的主妇。女人们说起她来,必有一句:“很会收拾家啊。”我对她别的都兴趣不大,就对这个本领仰慕不已。后来有同事去参观过他家,回来被我细细逼问详情。逼供完,脑海里的大致印象是:四处飘着浅粉色的布帘子,过堂风吹过来,一屋子翩然欲飞的情调。还有淡粉色的香气……听起来仿佛是《大明宫词》里的那一套:宽容度极高的背景,既可以情情爱爱,风光旎昵,还可以鬼气森森,阴沉肃杀。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史学家和编辑家,他《史记》而开创的纪传体成为我国历史的规范写法。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今学都对《史记》有着极大的兴趣。“历代以来有众多的学研究和注解《史记》,积聚了丰硕的成果。粗略统计,迄今累计有论4000余篇,论300余部,字数12000万字”。《史记》不仅在学与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首创了纪传体的编辑学体裁。司马迁编辑《史记》,投入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5.
如今.我们都是使用公历计日,可是一入腊月.特别是小年之后.却不知不觉改用起农历来了。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好似回到了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太初历》。  相似文献   

6.
水云 《新闻天地》2006,(8):30-33
方静,国家一级播音员。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原《中国新闻》、《东方时空》主持人,现任《焦点访谈》主持人。方静并不是那种长得十分明艳的女孩儿。但不知为什么她出现时,却能让人直觉眼前一亮——某种淡定自若而又生动无比的气韵,似乎在她周身流溢不止,在熙熙攘攘、千人一面的人群中显得分外独立突出。再近距离仔细观察她的外貌穿着——一张干净的素脸、一头浓黑的长发、淡灰的衬衫长裤,看似随意自在实则细致讲究,如此远离张扬、自然妥帖、却又张显个性的装束,看上去更衬出她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他所编纂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缉要》),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及编辑学史上树起了一窿丰碑。《史记》在中国古代编辑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划时代的,它使史书的编辑体裁、编辑体例、编辑内容都焕然一新,为后世历史著作的编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工作十几年,上班第一件事是先泡上一杯茶,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工作性质使然,这几乎已成了习惯.一直会喝茶,也知什么是佳茗劣茶,因为入口即有感觉.虽然没喝过极品,却也有喝过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那种甘香润滑.看了林清玄的<茶禅一味>,我才知什么是极品,什么是好茶,也才知为什么会这么好喝.  相似文献   

9.
10.
人生路上,在许多节骨眼上会遇到两种选择:智者的选择和愚者的选择。有个叫雷·克洛的美国人,中学毕业后本该去读大学,可是却碰上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读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南方 《网络传播》2008,(2):62-63
不玩网游的人大概不会想到,网络游戏《传奇》中的一本“狗书”可以卖到300元人民币,一个《魔兽世界》中的60级虚拟战士,也可以卖到2000元人民币的高价。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剑侠情缘》中一件名为“破天戳”的极品游戏装备竟然卖了10万元天价。  相似文献   

12.
施金东 《军事记者》2005,(12):50-50
每一位爬格子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处女作”。作为一个带过兵、半路出家的宣传千事,我的“处女作”有幸在军报发表,实在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析两部反映人生的影片《烟》与《杯酒人生,》分别从边缘话语、孤独人生、烟酒之道三个方面概括其主题上的相似性,指出烟与酒在这两部影片里超越了一般影片中造型和渲染的作用,达到了蕴意人生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和象征,象镶嵌在茫茫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集中地保留着人们运用智慧辛勤创造出来的累累果实,记录着曾经有过的沧桑和辉煌。中国古代先哲对“城”的诠释颇值得我们回味。字圣许慎在《说文》中道“:城,以盛民也。《”春秋·梁传》中也认为“:城为保民为之也”。这种为了人民的安全乐居而建造城市的理念充满了善良高尚的人文关怀。人民创造了城市,居住在城市,同时也在这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谱写着华美的篇章。因此美国城市史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他的《城市发展史—起源、…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从古到今众多学者对他们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2006,(1):33-33
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1914~1999年)一生视文学如生命。他是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家。他与钱鍾书一起承担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工作。叶君健能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进行写作,留下创作、翻译达900万字。从丹麦文原版翻译的全本《安徒生童话》(160万字)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的殊荣。“文革”期间,他在白天挨批斗、烧锅炉、扫厕所,晚上则坚持偷偷地写作,十年间完成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还整理旧作《寂静的群山》,这些书稿用塑料布包好藏在家门口石板下,最终在80年代得以出版。1992年患重症…  相似文献   

17.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18.
采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苏京平,第一个感觉就是他这条热线的确够热的。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我的访谈十多次被热线铃声打断。回想我对近千个人物的采访经历中,这是被电话铃声打断最多的一次。苏京平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向我敞开了一个广播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同时给他的学生,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地震损毁,还是战火焚烧,这座曾谱写过《西厢记》的传奇寺院总能如凤凰涅架般一次次得以重生。因为这段爱情的不朽,普救寺自己也得以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