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之声     
△江苏省阜宁县邮电局薛加成我是一名年轻的报刊发行员,1985年底在接待订户订报刊的时候,结识了贵刊。去年我订阅了一份《新闻与写作》,从中使我受益最大的是郑贱德的关于小小说写法的文章。通过学习和反复琢磨,我对小小说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写作方法加深了了解。去年10月份我开始了小小说写作,首篇即中,被《江苏邮电报》采用,第二篇获得了该报举办的“征文”活动优秀奖。《新闻与  相似文献   

2.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时便开设了“一分钟小说”的栏目,也就是在这年,茅盾先生发表了《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一文,为刚在文坛上露出萌芽的小小说呐喊助威。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小说在后来几年里并未形成气候。小小说是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而发展繁荣起来的。1982年全国所发小小说约两千篇,到1989年总量已愈万篇,而经常刊登小小说的报刊已达400多家。在现今出版的关于小小说的理论书中认为,《北京晚报》的“一分钟小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圈里,我 不算老兵也不算新 兵,当了十多年的业 余通讯员,也获过许 多新闻、文学方面的 奖,然而近日却越发 糊涂起来,竟然看不 懂新闻。不懂的显著 标志便是拿到一篇 新闻弄不清是批评 报道还是表扬稿件, 是褒扬还是贬损。 譬如,近来报 上刊登了一篇题为 《枪口挡不住法官 的脚步》报道,说的是一起敲诈勒索案件,使当事人家庭无故受到严重侵害和威胁,几乎达到了生命受损的地步。报道还说法院一法官到发案现场,好像是未能调解好才报案,后和公安平警密切配合,立即将歹徒抓捕。无疑这新闻带有表扬的意思,至少称赞这一法官和…  相似文献   

4.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5.
梁牛 《新闻三昧》2005,(10):27-27
据媒体报道,新学年开学后不久,北京的王先生在他女儿所读的小学四年级的语课本中发现一篇名为《钱被风刮跑以后》的课,是曾刊登在某大报上的一篇通讯,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王先生很清楚这是一篇“名”的假新闻,怎么会成了小学生的课呢?  相似文献   

6.
“严师手下出高徒”。某师政治部主任李光明,就是这样一个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在有才上“严”字当头、决不姑息的领导。正因他这一“严”,任团政委3年间,先后有12名业余报道骨},退伍后被地方报刊、电台招聘为编辑,两名报道骨干被直接提干,8名报道骨干考上了军校,还为上级新闻单位输送了4名业务尖子。师里的新闻报道工作也走在了前列,那是他走马上任团政委的第一天,报道骨1‘小肖的一篇反映部队支援地万建设的稿子被一家报纸登了出来,并做了突出处理。可稿子并没有引起奸的反啊,反而使官兵们议论纷纷,说这篇稿的内容是“瞎…  相似文献   

7.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省德州市人武系统中,一提起夏津县人武部副部长崔玉贵,熟悉他的同志都会肃然起敬。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业余摘报道,先后被《解放军报》、《中国民兵》等军内外各级报刊电台采用新闻稿件和内部材料640多篇,其中典型报道18篇,20余篇内部材料和新闻稿件获奖。这对一位具有25年兵龄的团级领导干部来说,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业绩。崔玉贵入伍不久就当上了报道员,提干后又在连队担任副指导员。1984年他带着献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强烈欲望来到家乡人武部后,便被部领导慧眼识中,把他放在政工科当了一名干事。他不负众望,仍然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9.
陈述与表现     
厄尼·派尔被认为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军事记者。优秀的战地通讯使他获得1944年普利策奖。他的代表作,有对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的连续报道。这里节选的是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写的一篇通讯。这篇战地通讯,主要是写一个受到士兵爱戴的上尉。然而,这个上尉出场时就已牺牲了。这篇可以说是人物没有出场的人  相似文献   

10.
刊于1996年5月29日金华日报一版的《赢家赢得威信 输家输得高兴》,是一篇宣传农村法制建设的好新闻。 这篇新闻的角度很新颖——对于一桩欠款案的审理,不是在通常的法院的法庭里,而是法院派出巡回法官,法庭设在位于山巅的山村里,法官住在农民家中,“一面向村民宣讲法律,一面以最简便的方式为公款拖欠户一一立案。” 这篇新闻生动地展示了当地法官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办案,热心服务群众的“公仆”形象。 这篇新闻的内容更为新鲜——原告被告对簿公堂,历来是赢者兴高采烈,输者垂头丧气;然而此案  相似文献   

11.
(一 )  储安平青年时代喜爱文学,写过多篇小说、散文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章。早在 1936年,储安平就在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他一生惟一的一本小说《说谎者》。后来,他留英追随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拉斯基学习。整个抗战期间,他在湖南、重庆分别做过报纸主笔、大学教授。以他的资历,他完全有资格成为一名徜徉书斋的学者。然而,笃信自由主义的他却找到了一条“参政而不干政”,为言论自由开辟讲坛的道路。为此,他甘愿舍弃自己在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专心投入他所选定的事业。  他也许找到了他一生的道路,然而,这也是他一生悲…  相似文献   

12.
在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有一位青年被人们誉为“农民记者”。他就是铜山县利国乡通讯员贺天飞。他,刚到而立之年,搞专职新闻报道不到三年,已有300余篇稿件被中央、省、市、县报纸、电台录用,其中有3篇广播稿被评为江苏省、全国好新闻一、二等奖,有5篇被中国广播出版社编入《社会新闻集锦》一书。还有10多篇写作体会文章在《新闻通讯》、《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晓,在这成功的道路上,他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啊!  相似文献   

13.
驻豫某仓库新闻报道一直上不去,连续几年排在分部后几名,压在杨清波政委心底的这一块巨石,去年终于被他掀翻了,至目前已在中央级新闻单位上稿30余篇,一跃排在分部新闻报道的前几名。谈起新闻报道,上任不久的杨清波深有感触地说:工作出报道,报道促工作,两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康鹏 《青年记者》2005,(10):29-29
2005年8月5日,《东方今报》A03版刊发了一篇报道:8月2日上午,一名10岁女孩不慎掉入商亳高速公路路边深水沟中。路过此地的河南省商丘市市委书记刘满仓立即指挥在场人员停车救人,经紧急打捞,女孩被救出,并被送往医院抢救。这篇报道写得声情并茂,十分感人,然而刊出后却在读中引来一片指责之声。一篇正面宣传党的领导干部勇于救人的感人通讯,为何会在读中引起较大非议呢?  相似文献   

15.
孙巍 《青年记者》2017,(30):83-84
《大众日报》作为一张省委机关报,版面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大大小小有一定的影响. 但潍坊市法院系统“摘镜匾”这则新闻,在《大众日报》第一版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除了连连获奖、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外,这篇新闻还被定为全国上百万法官晋级考试的一个题目. 当时的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新亭同志,是我在领导干部中最要好的朋友.他官至山东省委副书记,每次与大众日报社的同志见面,几乎都要提到我,提到“摘镜匾”这篇稿子.他每次到我驻站的地市,都请当地的主要领导约我见面叙谈.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确是这样。有的人,一生都在挖空心思地沽名钓誉,到头来却事与愿违;有的人千方百计想埋名,到头来却还是出了名。譬如说郭吉安吧,他只想做一名默默无闻、“乐为别人做嫁衣”的编辑,他坚决“抗议”我写这篇为他扬名的文章,拒绝采访,可结果还是被推选进京,参加了1984年底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那令人倾慕的光荣榜上有了名;而他所坚决反对的这篇东拉西扯的小记,到底也还是出了“笼”。  相似文献   

17.
冯武勇 《出版参考》2009,(11):47-47
40多年前,一名纽约贫民窟女童梦想将来成为法官;如今,这名拉美裔女子叩响了美国最高法院殿堂之门。当索尼娅·索托马约尔26日获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提名、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时,这不仅是美国4000多万拉美裔的荣耀时刻,也是一名寒门女子个人奋斗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人过二十不学艺”。然而,在河南省济源市,偏偏就有这么一位“不服老”的人。他叫李德化。他在花甲之年,勇敢地闯入新闻报道队伍,而且成了一名出类拔革的新闻兵。他早在1942年就参加了“社八联”民兵抗日自卫团,后来在教育战线奋斗了40年,1986年组织上安排他离职休养,可他不甘寂寞。一天,他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靠海吃海”的文章,这引起了他对北街村民靠城做小买卖率先致富的事J[的联想,便产生了写“靠城哈城”的念头。第二天,他告别老伴,利用亲戚关系住进厂北街村,开始尝试当“记者”的滋味。为了掌握第一手…  相似文献   

19.
“刘建彬被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为记者了”,“刘建彬上大学了”,“刘建彬考取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了”,“刘建彬被《劳动周报》社聘为记者了!”这接履而来的消息在刘建彬服役过的二泡某部不睡而走,传得沸沸扬扬。1983年,刘建彬从生长着红高梁的黑土地上一脚迈进了绿色的军营,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了部队招待所当了一名招待员。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工作,为他从事新闻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招待所的两年里,他在报刊、电台发表了60多篇稿件。1985年,刘建彬被调到某部政治部报道组。在这里,业余的变专业的,为他的成才创…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参加过许多文学创作新闻函授学习班,坚持写稿15年,1992年挣了20元。我曾办过文学社,组织了一批文学青年写小说、写诗歌,《延河》编辑雷乐长、《陕西农民报》编辑穆世俊老师也曾到家做过客。每年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耗资一二百元,虽然也有小豆腐块文章见诸报刊,但除去稿纸、信封、邮费,年年亏损。1992年,鄙人写稿百余篇,被县广播站用了20篇,报纸刊登一二篇,好在乡政府补帖了80元,区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