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夫健 《现代语文》2004,(11):23-23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日:“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日:“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领兵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兵北上,攻取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  相似文献   

3.
刮骨疗毒的意志初三(7)班熊静静我佩服关羽刮骨疗毒时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曹仁毒箭射中右臂,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名医华佗请为医治。“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满宠字伯宁。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太和)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关羽研究以关羽史传、关羽形象、关羽崇拜和关羽传说四个方面的研究为主,从研究专著来看,又以关羽崇拜、关羽传说的研究成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历年来的考古发现考证了邓城、樊城的演进历程。邓城至少从西周中期就作为邓国都城建于今樊城西北的现址,直到西汉晚期一直是汉水北岸的政治、军事中心,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下降为一般的县城,其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渐被樊城取代。樊城并非西周晚期仲山甫封地,而只是东汉以后逐步兴起的军事重镇。汉水北岸的城市中心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完成了从邓城向樊城的转移。邓城是襄樊的城市之根。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将于禁屯军置之樊城,与《三国志》不合。结合庞德行止及曹仁记水碑,于禁七军屯地应是晋宋时平鲁城,《水经注》此段或有舛误。三国时期邓县移徙樊城东北,以方位、道里计算,平鲁城或为樊城西北之邓城。  相似文献   

10.
<正>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  相似文献   

11.
樊城是襄阳市重要的城区之一,挖掘其“码头文化”的精髓,对樊城乃至襄阳城市经济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历史为基点,列举其他码头城市和地区的文化现象,诠释码头文化,进而论述弘扬樊城传统“码头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樊城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城,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值得深入研究。要梳理樊城的变迁过程,首先应该弄清其城市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明代关羽信仰传播基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关羽信仰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羽庙宇兴修和扩建的重要阶段。关羽的忠勇仁义形象符合官方主导思想,再加上文艺和志书的塑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军事活动的推动,到明代后期,关羽祠宇数量甚至超过孔庙,关羽信仰也传播到了海外,从而为清代关羽标准化的国家崇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时期对于关羽形象的书写和构建经历了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个阶段、三种主要的关羽历史形象:首先是南北对立政权各自书写和塑造的关羽形象,蜀汉是匡国辅臣形象,孙吴政权极力贬低关羽,曹魏政权处于“超然”姿态;其后,关羽形象较为多元化,呈现出勇武、忠义等多种面相,在北朝诸政权中,关羽作为历史英雄,其勇武精神被将领及士人推崇;隋唐五代之时,忠义崇拜的典范逐渐从关龙逄向关羽转变,关羽最终取代了关龙逄,成为中国古代忠义叙事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设立的供聚会、寄寓之用的馆所,是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的组织形式。中国的会馆,兴于明,盛于清,衰微于民国。樊城会馆的设立当在明末清初,相继建有20余座会馆。目前,樊城会馆幸存仅5处。且损毁严重。  相似文献   

16.
雅俗文化的位置随着时代风尚、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变迁而相互转换,关羽就在不断转换的雅俗文化之间徜徉。《三国演义》关羽的雅文化主要体现其威勇忠义的精神品质,由成书前的关羽俗文化——历史的关羽和民间的关羽融汇而成;同时又以成书后产生的深入人心的关羽雅文化为基础衍生出新的关羽俗文化——关羽的神化及其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关羽具有忠义品质,但也有高傲自负的一面。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宗教的不断提升、民间的顶礼膜拜及文学艺术的虚构加工,关羽经历了由人到圣,由圣到神的传奇演变。在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关羽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是基础,统治者的重视是决定力量,宗教、广大民众、封建文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也对关羽形象进行圣化、神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马援与关羽     
马援与关羽俱为名将,身后都被尊为神圣受人膜拜。马援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然名声则远逊于关羽。为更好地了解马援,弘扬马援精神与伏波文化,有必要在二者之间作比较研究。概括地说:二者在历史上的影响确有大小之分、其社会形象有真伪之分、个人的品质则有高下之分。马援在当今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主要基于历史事实,关羽的形象主要基于小说虚构;马援忠勇为国,廉洁爱民、乐善好施、刚介耿直的高风亮节,较之关羽的愚忠和义气,具有更高的价值,其历史地位远在关羽之上。  相似文献   

20.
关羽北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丢失荆州,失去了对《隆中对》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关羽北伐的失败,其原因和责任却不仅仅在关羽一人身上,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对当时战略态势判断及战略决策、部署的失误。本文主要从北伐时机、北伐目的、战略部署等方面探讨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