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智能,是指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即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帮助别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特征人际智能强的人具有敏锐观察他人情绪、意向、动机的能力,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遇到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也喜欢教别人如何做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从事与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有关的负责组织、联系、协调、领导等工作的人,在人际智能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重要性一个人在群体或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如…  相似文献   

2.
人际智能.是指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即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帮助别人并能与他人分享。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孩子能辨别和了解他人的情绪、动机和信念的能力,其核心部分是指孩子能注意并辨别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并根据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做出适当的反应。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拥有较高人际智能的个体往往善于观察,善于从他人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人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并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4.
杨晶  黄殷  余俊宣  寇彧 《中国教师》2012,(20):42-47
<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友爱亲和,与人为善"等都揭示了亲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内容。就本质而言,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且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的行为[1]。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与其积极的社会性技能有关,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亲社会行为能使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地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因此精心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高涨,既追求独立却又不够成熟,思维仍然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相似文献   

5.
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生活往往依赖于人际智能.正如英国心理学家韩普瑞所说:"人类心智最具创意的运用是有效地维系人类社会.很多人由于富有远见与善解人意,能够考虑自己行动的结果、预期他人的行为、确定可能的得失,并成功地处理周围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说,这是对人际智能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描述.那么加德纳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他对人际智能的论述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Hello 你好     
“你好!”这组亲子游戏是专为培养宝宝人际交往智能而设计的。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善于察言观色,懂得体察家长的喜怒哀乐,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善于与他人合作。对于小宝宝来说,人际交往首先是从和别人打招呼、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儿童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成为朋友,建立友谊;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处理矛盾和解决冲突;在交往中发展人际智能,并在交往中  相似文献   

8.
赵娜 《幼儿教育》2013,(Z4):32-33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幼儿分享的主要是玩具、食物、情感等。幼儿在分享玩具时会产生大量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冲突的情境,这种交往和冲突有助于幼儿学习识别他人情绪,合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提高自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一个人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几十年来,国外心理学家经过反复测查验证,发现个性具备五大因素:即外倾性、随和性、认真尽责、情绪稳定性和求新求异性。由这五个因素组成的健全人格应该具备以下内涵:“自我意识好”,即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及周围事物;“社交能力强”,即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化解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出现的种种矛盾;“情绪稳定”,即一事当前,面对现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不因高兴而得意忘形,不因气愤而暴跳如雷,不因悲伤而悲痛欲绝;“善于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王馨 《文教资料》2012,(23):151-152
本文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与他人靠近、克服胆怯与紧张、遵循互助原则、端正交往动机、注重仪表、培养受人欢迎的个性品质、接纳自己的缺点、善于赞美别人、善于化解人际冲突等,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虽然提倡让宝宝与同伴自由的玩耍,出现一些小问题时也多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父母尽量少干涉宝宝之间的交往,更不要在出现一点儿不和谐因素时立即充当"灭火器"的角色。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对宝宝的交往行为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船在中游”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挑战。人际信任是在某一情境下,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积极预期,以及愿意承担预期风险的心理状态,表征着人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心理防御力,其有助于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本研究结合中国重大风险情境特点,分别从个人、群际、媒体/文化层面分析该情境下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引导正性情绪、构建共同内群体,以及增强文化依恋水平等人际信任的提升路径,为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提到考试焦虑,我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较不稳定,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而一些众人眼里的优秀学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焦虑情况.似乎好成绩掩盖了一切,其实不然,他们的焦虑程度不一定会比学习不良的学生少,甚至更多.一些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往往存在"优秀学生综合症".它以过分追求完美、好胜心强为个性特征,以关注消极面为认知特征,以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评价为人际特征,以优柔寡断为意志特征,以弥散性紧张、焦虑为情绪特征.辅导教师通过倾听共情、空椅子技术等,帮助一位高三优秀生成功战胜了自身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雷默博士在其育儿书中介绍到:0—3岁的婴幼儿具有交往行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普遍的规律,对0~3岁婴幼儿应关注其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这里的人际关系智能是指:有效地理解他人、有效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即能够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如何才能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往和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合群性,是指个体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的认同,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过程。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他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大班幼儿虽然尚处于交往的开始时期,但这时期合群性能力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对大班幼儿的合群性进行调查分析,以供父母参考。调查发现现象1 哪类孩子受欢迎?儿童交往心理与行为,主要是受儿童的能力、兴趣、个人吸引力的影响。影响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助人、随和、父母善于人际交往等。善于助人说明孩子能适时…  相似文献   

16.
李娱 《少年儿童研究》2013,(2):42-44,55
分享是一种综合行为,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得到同伴的信任,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和谐的环境。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少年儿童,能较好地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地帮助他人。分享为少年儿童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父母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加上隔代教育存在于很多家庭,过度  相似文献   

17.
和家长谈2Q     
EQ(情商),指一个人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AQ(逆境商),指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即挫折承受力。IQ(智商)对成功固然重要,但决定成功的往往并不是IQ,而是EQ和AQ。EQ高的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善于控制他人的情绪,所以他们件往比较自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爱发脾气的孩子EQ不高,家长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且在家处于核心地位,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没有平等交往的心态和经验,因此,在幼儿园往往表现出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具体表现有:不会主动与他人发起交往行为,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向对方做出应答,不知如何向同伴发出邀请,遭别人拒绝时不知如何是好。这些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确定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相似文献   

19.
社会技能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有效而恰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它包括行为、认知和情绪三种成分。近些年来研究者一直对社会技能缺乏的后果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对学校欺负问题中受欺负者社会技能问题的兴趣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20.
路玲 《河北教育》2007,(9):31-32
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表明,移情能力与个体的道德品质之间具有高相关性,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人际技能,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创设交往情境,提高对他人表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