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籍插图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插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书并称,图文并重.版画插图艺术经历代发展,至明代登峰造极.这份宏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亟待发掘整理,取精用弘.  相似文献   

2.
3 明代插图,登峰造极明代书籍版画插图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渐入佳境。明正统九年(1444年)刻印的《圣迹图》以图画表现孔子一生的故事,被郑振铎评为“在中国版画史上是一部珍奇的大作品。”“每一幅版画里,人物、背景和器具等等,相当的繁多,却整整有条,毫不见得繁琐。”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呕心沥血,集本草之大成编著的《本草纲目》收辑药物1892种,并配上1100多幅药物形态实图,为我国医药宝库增添了异彩。进化论鼻祖  相似文献   

3.
徐洁 《图书馆建设》2001,(1):108-109
综观中国古籍插图的发展,概述其几种类型,可见中国古籍插图浩博精深,是一座亟待发掘的璀灿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古籍版本都有其版式特征.本文叙述版式的由来和发展,分析了历代版式的特点,论述了利用版式鉴定古籍版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插图空白”指的是插图与行文之间的间距;图、图序、图题相互间的距离;图内点、线、面及其标注文字及符号间的距离;对于函数图,还包括坐标轴、标值线、标值、标目等相互间的距离等。插图空白的配置在学术期刊版式设计中往往要比其它空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版式中的其它空白如天头、地脚、钉  相似文献   

6.
门庭 《晋图学刊》2009,(4):59-61
文章对中国古代图书编目的沿革作大略考察,探讨其发展源流,以期对新时代的图书编目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根据写刻时间、地域、形式等的不同,古籍版本异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研究领域。中国古籍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讲究字体、版式、装帧样式诸方面的美观,特别是插图的普遍运用,许多古籍图文并茂,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版画艺术的奇葩。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视。 一、 图象功用,非文能及 寻根究底,文字原本从图象演变而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文并重,“左图右史”一直为古之学者们所推崇。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云:“…  相似文献   

8.
首图馆藏古籍插图数据库建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古籍插图的检索利用价值和首都图书馆正在建设的古籍插图数据资源库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戴立岩 《图书馆学刊》2012,34(12):129-130
概述我国历代古籍文献编纂成书的方法和途径,介绍历代古籍编纂工作的方法演变和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精数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古籍插图的捡索却一直无法实现.从历代绘画目录的著录项目、大型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和专题图像数据库的实践,探索古籍全文数据库中所附插图的检索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童子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笔者以一手文献,对这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辨,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学作品艺术插图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艺术插图缘起和发展的追溯,对古籍文学作品里璀璨夺目的艺术插图进行发掘和整理,并且总结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籍著作方式复杂多样,一些名词概念与现代图书的习惯提法多有不同。文章分析了古籍著作方式演变的源流,例析了古籍著作方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籍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的历史缘起、演变因子、内涵要义、类别功效、撰写思维、体例方法、实务应用、学术价值等方面阐释其文脉源流与时代价值,期望能将我国优秀传统的"提要"文化融入学术研究者的治学之径,以便深入探求中外文献的学术流变,更冀盼能对古典书目提要的编写及文献图书著述工作提供科学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数字化成为古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中外古籍数字化的研究概况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古籍数字化标准、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化古籍的检索利用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古籍数字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翻译的缘起、翻译的管理、翻译的延伸、翻译的丰富等四个方面,对中华文化的构成进行解析研究。认为厚重的文化来自多元,无论是商周时代的象胥、秦汉之后的大鸿胪、元朝的会同馆,还是清代的四夷馆和四译馆等机构的设置,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汇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之先生所著的《中国古籍编撰史》,内容丰富、翔实,布局清晰、合理.把古籍编撰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是本书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