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1996年5月出版了高明先生的《帛书老子校注》(下简称《校注》)。用张岱年先生的话说:"此书考校之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近年同类著作,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可谓帛书老子研究的最新成就"(序)。它利于纠正今本《老子》的错谬。不过该书偏重文字校注,而无篇名、篇次、分章、章次之考订校注,在文字考订上也颇多值得商榷之处。仅就下述六方面略陈意见,就教高先生及同好。首先,沿袭旧的,名不符实之篇名  相似文献   

2.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3.
自帛书《老子》甲、乙本问世以来,学界即予以极大的关注。将帛书《老子》两种本子同传世诸种《老子》版本对勘,无论在字句还是篇章结构上都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学界一直聚讼纷纭的许多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但就笔者所见的材料来看,人们对帛书的研究重点,似乎偏重在它独到的篇章结构上,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屡有问世,而对其文字方面、传世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拙文《恢复〈老子〉古本面貌》(《文献》92年3期)曾谈到帛书与今本老子文字上的差异,但只是略举了五、六个例子,语焉不详,远未展开。因为文字差异而掩盖老子重要论断的,实有必要详加研究。除了已有专文论及的外,这里还须另择其主要者,再呈刍荛之见,求教师友。一、"企者不立"与"吹者不立" 今本二十四章开头两句,各本都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在前论帛书老子时,我们认为这是后人的文饰,胜过帛书。后来发觉不对,因为帛书都只有一句:"炊者不立"。  相似文献   

5.
1993年冬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终于在1998年5月出版了。其中竹简本《老子》(下简称“竹简本”或“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手迹最真、最为原始的《老子》,与帛书《老子》(下简称“帛本”)、今本《老子》比,它有很大不同。 (1)简本《老  相似文献   

6.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可以想见,手抄次数愈多,讹误失实就愈多,再加上出于政治、宗教的需要,《老子》还会被有意地篡改。正因为如此,李学勤先生早就呼吁:"由于简、帛的大量出土,我国古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发现以来,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1)摘抄说,认为简本是一个摘抄本,意即它属于今本的祖本的一部分;(2)别系说,认为简本和今本相互并行,各有传承系统;(3)传承说,认为今本承传简本而来,两者有传承关系。笔者排  相似文献   

8.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料》2009,(3):56-56
任继愈一生研究《老子》,五十年间他的一部《老子》今译,四易其稿,不断精益求精。第一本书命名《老子今译》,在他九十高龄时又做《老子译读》,其中提到对老子认识的转变:“在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心的观点驳倒;在认为是唯心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物的观点驳倒。检查老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检查自己。”还说,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相似文献   

10.
夏德靠 《兰台世界》2012,(30):34-35
《老子》原文本主要由格言组成.道家后学出于学派及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对《老子》文本进行“经典化”建构,最终使通行本《老子》形成三重传释结构:一是《道》篇与《德》篇之间的传释,二是章与章之间的传释,三是每一章节内部的传释.  相似文献   

11.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笔者认为,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德”字上.  相似文献   

12.
媒介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需要平衡.当它处于非平衡的状态时,社会就会出现问题.自然也可以成为人、媒介与社会的和谐之境,成为媒介生态平衡的和谐之境. 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跟老子学传播》是此方面的一本重要著作.谢清果先生在《跟老子学传播》一书中充分解析老子的传播观念,认为"传播者应当尊道贵德,传播策略应该灵活变换,传播效果最好无为而至".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15.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8.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任继愈先生九十华诞,同时也是作者译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五十周年。五十年间,任先生先后曾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分别是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新译》、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古今:五种校勘与析评引论》刘笑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有关《老子》的注释、著述已有几千种,帛书本、竹简本发表后,又引来一波研究热潮,刘笑敢先生的《老子古今》正是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颇多新异,值得存阅。刘笑敢先生是张岱年先生的弟子,1985年获博士学位,任教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