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曹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上海市大学教师话剧研究会领导成员会上,剧作家赵莱静同志颇为感慨地说:“新时期的十年,我们还未见到有如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的力作。”他的话,表现了一位老戏剧文学工作者对剧坛现状的焦灼之情,表达了其对中国话剧走向世界的热情。他的话,也引起了与会者的沉思。中国话剧走向世界,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但在观剧或阅剧时,我们的确如赵莱静同志那样,感受到了当今的上海以至我国与世界的距离,或者说得明确些,半世纪前已接近的水平,以  相似文献   

3.
1933年,二十三岁的我国当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了话剧《雷雨》,发表在次年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半个多世纪来,这部能与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一上演,就震动了剧坛。直到今天,它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它被节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列入大学文科必读书目,后来又拍成了电影。近据报载,“第五代”电影女导演李少红首次涉足荧屏,就将只能演出四个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现代市民正剧成熟于三十年代中期是历史综合的必然,契诃夫起了推动作用三十年代中期,曹禺和复衍沿着不同的道路,走上了现代剧坛。当夏衍最初掀起《都会的一角》时(1935),曹禺造成的那场震惊文坛剧场的《雷雨》(1934)刚刚过去。到抗战前夕,曹禺又以《日出》和《原野》,令人瞩目又多少出人意料地不断在突破中丰富和完善着创作个性。同时,在理论上汇纳几十年话剧历史的经验教训,熔铸为一种综合性的崭新戏剧观:“一面会真实不歪曲,一面又能叫观众感情愉快”。①其巨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国前以小说创作为主,而建国以后,则以戏剧创作为主。《茶馆》就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本剧创作于1957年,于1958年和1963年两次公演,轰动了国内剧坛,并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节目。1980年秋该剧组赴欧洲演出,为中国话剧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6.
中国话剧走过了百年曲折坎坷而又成绩斐然的历程。如今,在这世纪之交又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怎样才能重振昔日的雄风?在未来21世纪的世界剧坛,中国话剧应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本文在回顾中国话剧历史、剖析当今剧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繁荣新世纪话剧必须切实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1)提倡敬业精神;(2)重视理论导向,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雷雨》可说是第一座丰碑。自诞生,它即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得文学界、读者及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以其自身的价值使话剧艺术在我国文坛和剧坛上站稳了脚跟,为话剧艺术闯出了一条广阔的新路.在随后五十多年的时期内,它又训练了一批批导演和演员,启发了一代代编剧和作家,促进了我国话剧艺术的繁荣发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编者,选用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解放初期创作的剧本《龙须沟》和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同志新时期创作的剧本《陈毅市长》。这两个剧本,由于结构及语言独具特色而蜚声剧坛,所以值得我们加以简要的分析。话剧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剧本,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话剧舞台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的对话和舞台指示(即剧本中叙述性说明,包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其他经典性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但它毕竟又是“剧”———一般地,我们就要用观察剧的眼光、剧的评判标准去赏析它、界定它,而现在,鉴于更深入地探讨和把握剧作文本的目的,笔者将从“诗”的角度谈谈《雷雨》另一独特之处———存在于剧作中的“诗化”现象。早在1935年4月,《雷雨》东京首演之前,在回答导演吴天、杜宣有关如何对剧本理解及演出处理等问题时,曹禺就业已明确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与一九六三年两度演出,都引起热烈反响,震动了剧坛。一九七九年再次上演,并西到欧洲、东到日本,均受到高度评价。《茶馆》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建国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优秀剧作之一。这对老舍来说,也决非偶然。一八九九年,老舍出生于一个贫苦旗人的家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海派话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是当时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一隅。小报剧评围绕话剧的评头论足,促进了海派话剧的发展繁盛。它以戏谑夸张性的口吻,切中市民观剧的爱憎心理;它亦像剧坛的风向标,以动态的视阈观照剧坛、剧人;小报偏爱娱乐八卦,以休闲娱乐、俚俗野趣的言说方式特立独行,读者可以从中洞悉剧目的上演内幕等。小报所发出的声音无疑是最为切合具有市民性、通俗性的海派话剧,二者同声相求,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12.
重庆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川剧《金子》,在重庆试演期间便博得了文艺界人士的好评,受到了一大批川剧爱好者的欢迎。赴北京演出又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等12个奖项,主角金子的演员沈铁梅也获得了戏曲界的最高奖——梅花奖。《金子》为重庆挣得了荣誉。然而《金子》并不是重庆川剧院的原创剧作,它是根据我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说起《原野》却有一段坎坷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现代戏剧家。他大学毕业前写成的话剧《雷雨》,轰动剧坛。此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解放后,其制作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作品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曹禺在话剧艺术上的成就,使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建国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其著作极为丰富,诗集主要有《女神》、《星空》,剧作主要有《屈原》《虎符》等,另有小说、散文、评论、学术  相似文献   

15.
书写历史篇章再造明日辉煌———《神州学人》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侧记蒙梓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神州学人》迎来了她十周岁的生日。北京东长安街。绿树红墙掩映的贵宾楼饭店王府厅,宾朋云集,喜气飞扬。“《神州学人》创刊十周年座谈会”聚来了满堂的贵友佳宾。他们当中...  相似文献   

16.
由本刊与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合举办的“燕赵烛光”优秀教师征文活动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共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篇15篇,优秀奖25篇(名单略)。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醉心教学几十载翰墨香飘遍九州———记石家庄长安区白佛小学省级优秀教师张金仲》赵静《让青春之火为事业燃烧———记吴桥县新华小学政教主任刘根庭》莫宝松张华《他在追赶夕阳———记一位不知疲倦惜时如金的老教师》刘少波《独开幽谷一枝春———记玉田县优秀青年教师李汉泽》李建瓴乔淑稳《山乡,那一条条小路———记优秀…  相似文献   

17.
田纳西·威廉姆斯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作为生长在美国南方的作家 ,他的作品集中反映了生活在那里的普通小人物的窘境 ,并且突出表现了现实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威廉姆斯为二战后的美国剧坛注入了活力 ,其创作风格独特———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戏剧特点融为一体 ,这一点通过其代表作《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及《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和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戏剧家,尤其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堪称为现代话剧选择历史题材开了先河。 早在《女神》诗集中,他就以诗剧的形式写出历史剧《湘累》、《女神之再生》和《棠棣之花》。二十年代初,他又相继写出《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安》等著名历史剧,一九二六年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中期的“皖南事变”后,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接连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个大型历史剧,从而轰动了国统区剧坛。解放以后,郭老又写出《武则天》、《蔡文姬》和电影文学剧本《郑成功》等。  相似文献   

19.
《茶馆》是老舍1957年写的一部三幕话剧。作者在世的时候,曾两度上演,都招来不少非难。1979年为纪念老舍诞辰八十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三次公演了这部戏。这次公演,不仅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应,而且受到世界剧坛的注目。1980年9月、10月间,作为我国话剧首次出国演出剧目,惊动了欧洲的观众,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为史诗戏剧提供了一个典范”。《茶馆》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誉,它的魅力在哪里呢?除了它以绝无仅有的壮观图景展现了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除了它具有世界公认的第一流舞台艺术水平,还因为在剧本艺术构思上也显示了卓绝匠心和强大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新作,其中有谢民的独幕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的“哲理短剧”《屋外有热流》,王炼的“交响式”话剧《祖国狂想曲》,贾鸿源、马中骏的“情绪展开式”话剧《路》,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车站》,王培公的新编历史话剧《周郎拜帅》,沈虹光的散文式话剧《五(2)班日志》,陶骏的“微型戏剧集锦”《魔方》,刘树纲的“现代音乐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孙惠柱、张马力的无场次话剧《挂在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