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亦即前近代时期,这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当今社会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的时期。目前,无论是国内史学界,抑或是国外汉学界,都对这一时期投注了更多的精力,学界对西方中心论的批斥,提出内源说等,也是依托该时段为研究范域的。所以,探讨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学术价值。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苏全有、王记录等五位学者做专题讨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晚清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大搞“借法自强”,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借法”局限在“学技”领域。最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政策,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的心怀猜忌和封建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不断阻挠,是促使“借法自强”一直局限于学技不学政状态的又一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刘波 《历史学习》2003,(10):16-1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商从此得以自由地在各通商口岸设置洋行。但外商缺乏开拓中国市场的经验,缺少对中国语言、货币制度、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方面的了解。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选择一批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可靠的中国人来代理业务。而早期在外商商馆中被雇佣的采办者无疑成了最适合的人选,于是买办出现了。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大,对外贸易数量的不断增加,作为贸易中介人的买办数量不断增多,形成了中国近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经济概念,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经济领域。买办,尤其是晚清买办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01年1月29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被迫宣布推行新政。“新政”后全国各地大量学堂的创办,以及赴日考察学务的官员和《教育世界》对日本各级各类学校及其规章的介绍,使清政府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全国新式教育的推展。于是,1902年1月,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令他拟定各学堂章程,至8月,包括数个学堂章程在内的《钦定学堂章程》拟成,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因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从法律上对实业教育的地位给予了确立。它规定:在大学堂中设农(…  相似文献   

7.
从清朝末年早期资产阶级、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员、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国内有识之士对关税自主权丧失危害的逐渐认知,由修改税则、增加税率的主张,到提出除修改税则、协定税率外,要求收回总税务司的部分权利,直至革命派明确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收回外国人管理的海关”,这种认识的深化,充分说明国人关税意识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历时三十余年的同光新政是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时期。新政的倡导者们在艰难的境况下,“借法西洋”,创建企业,兴学育才,内办新式学堂,外派幼童留学,第一次将西学付诸实践,推动了晚清的教育变革,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大门.整体上推进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术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术在晚清时期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过渡,留学生对此贡献甚大:率先引进西方进化论的学术观念,促成了中国学术观念的更新;积极推动中国传统学科的改造,使史学、文学等学科向现代学术方向转型,大力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新学科,使中国的学科门类大为扩展。  相似文献   

10.
晚清三十年间掀起的三次大规模留学浪潮,虽然原因、特点各异,但都为中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谣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期间,各地“讹言繁兴”,谣言蜂起,并逐步汇合为强大的反对新政的社会舆论,最终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与清末新政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动、普通群众的落后意识和清末新政给普通民众带来沉重的捐税负担,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驱使普通民众视清末新政为“病民之政”,因而不断信谣传谣,乃至掀起反对新政的武装斗争,冲击了新政的深入开展,动摇和瓦解了清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晚清戏曲改良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以爱国、民主为主导思想,以时装新戏为特色,戏曲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时代脉搏,迈出了传统戏曲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新的儿童文艺形态开始萌芽。儿童诗首先以其简单明快,童趣盎然,韵律感强,易于歌咏和背诵等优点跃入启蒙者的视野。晚清儿童诗得以广泛倡导,离不开报纸的宣传,当然,“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也推动了儿童诗歌在近代的发展。晚清儿童诗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唤醒民众,重铸国魂的努力方面起到了作用,不过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施善昌是晚清最重要的慈善家之一。他领导全国性慈善救济活动长达十余年,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其办理义赈,既继承传统又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晚年鼎力支持的西方红十字医院,开启了中国近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晚清著名作家王韬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是一部继承中国传奇和志怪传统、以文言叙述形式表达作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思考的重要作品。作品中的一些跨国恋爱故事,表现了作家一种浪漫的想象、一种愿望的达成,也就是对当时中国现实中现代性、启蒙性和科学精神的缺乏的一种曲折补偿。它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最后的繁荣和终结。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于1874年获议准的<变通荼务章程>,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经济调控政策,对安化黑茶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此次调控在领引荼商逃亡殆尽、课税积欠深重、供不应求、私贩充斥、茶商预期阻碍政府调控政策的施行等背景之下,具有干预陕甘地区安化黑茶茶商的心理预期、有利于茶商的风险规避、降低陕甘地区安化黑茶贸易的进入壁垒、短期内缓解供求矛盾、提高收税效率、促进就业及良性循环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颁布了新的学制,健全了教育行政机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原则,并且改革滞缓,当然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译者的翻译目的直接影响到翻译文本的选材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确立翻译目的又受制于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考察晚清的小说翻译高潮,可以摆脱原著中心论的束缚,为评价晚清外国小说的译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国人交口,世界瞩目。在过去短短的25年里,我国教育所实现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尽管是初步的、广义上的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一跃跨入翘首以盼的“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怎么估计亦不会过分的。但如果有人据此就认为,我国教育界已是一派繁花似锦、太平盛世的小康景象,现今“中国教育发展改革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已经主要是“均衡发展”和“解决那些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问题”了,那么,就恐怕值得提出来作一番商榷和质疑,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