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是人们净化心灵、寄托情感的精神食粮.它不仅能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催人奋进,还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开启人类智慧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音乐角度,阐述了音乐对高职生全面发展所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长时间对音乐的需求,使得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力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对音乐的教导开始进一步的研究,视唱练耳成了大多数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3.
杨全红 《天中学刊》2001,16(Z1):118-119
音乐欣赏课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是一门综合科目,因为它涉及到作品的作者、时代、所用的音乐要素、采用的体裁曲式、表现的内容情感、人们的各种审美意识等一切和音乐有关系的知识.而音乐的产生、发展、意义及作用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欣赏课要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以礼乐之邦称著,从古到今,世世代代都是非常重视乐教的。孔子有“闻韶乐三日不知肉味”,历史上曾传为美谈。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蓬勃发展,真是风起云涌,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曾唤醒了多少人们起来战斗!象当时最流行的流亡三部曲之一的“松花江上”不知使多少人流下了辛酸的泪水。而“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它们极大地鼓舞着人们的斗志,不少人因而此参加到伟大的抗战洪流中去。建国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对音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一九五六年在全国音乐周期间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毛泽东经常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的音乐生活,在海军舰艇上和水兵们亲切谈话中,勉励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5.
据我国中小学发展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最不喜欢的学习科目中,中小学生中居然都有音乐科.作为一门陶冶情操的科目,简直是不可思议,或是一种悲哀.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多年的音乐教师,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然而,随着大众传媒及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对通俗歌曲的欣赏与消费更加迅速、有效、广泛,而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的中学生也成为追捧通俗歌曲的一员.音乐是战斗的号角,可催人奋进,但也可以使人萎靡不振,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生活     
曾经有人这么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可见,音乐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生活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让音乐波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得熏陶,促进孩子智慧的发展.我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应让孩子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说,音乐的审美价值就是指作为一种音乐本体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及基本的音乐特点.文化价值强调的是这种音乐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联系程度,社会价值侧重的是这种音乐的受群众出于自己的兴趣对它的喜爱程度.这说明音乐价值的大小需要一个综合的天平来衡量.而不能以单一的听众数量标准来看待.  相似文献   

9.
张宝娟 《考试周刊》2012,(40):173-17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总是伴随着大量的音乐,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的,以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且能时时刻刻激励人们奋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 歌唱或乐器演奏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来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音乐最重要的社会用途之一就是满足人对美的追求。音乐以独特的方式妆点世界,美化生活。 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使人感受到田园的诗情画意,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听肖邦的《~bA大调波兰舞曲》,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深厚情感。歌曲《我爱你,中国》,曲调亲切委婉,高潮处激昂,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音乐方面的素质培养已经不满足于以前只要求会唱那样简单的要求,现在要求的是综合音乐素养。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潜  相似文献   

16.
建梅 《华章》2011,(20)
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感悟到: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因此,对音乐接受与音乐陶冶的教育批判就是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音乐,以它特有的带有性主动的感染能力,激发着人们向新的目标和境界前进。有时,我们可以在睡梦中被激昂豪放的音乐声浪唤醒,它使我们精神焕发,愉快地投入新的战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义勇军进行曲》呼唤并鼓舞着中国人民去参加抗日救亡的战斗行列。《国际歌》象战斗的号角,激励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而奋斗牺牲。  相似文献   

18.
自有人类的社会以来,就有了音乐。音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来自于生活的音乐艺术.也必将建造着人们的生活。生活在音乐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从音乐中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鼓舞每一个人去走向理想的彼岸。回溯历史的长河.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音乐激励着人们。一部诗经,洋洋洒洒,是先民们的心声所在,在劳动时,在出征时,在两情相悦时。在愤...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音乐,就是不同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和民间歌唱形式,它们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社会,原生态音乐却越来越不受人们认识和重视,如何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42):165-166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高质量提供了基础。科技的创新将音乐带到了人们的身边,可以随时随地听歌,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音乐在对学生的综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而节奏是音乐的起源,是决定音乐特点、突出情感基调的关键。音乐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展开美育教学,突显审美教育和情操培养,在基本的教学中逐渐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兴趣和知识。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如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拍,培养音乐学习潜能,是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