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敬业谈     
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就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认同和支持的态度,有着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热忱。大凡具有敬业精神的人都具有以下特点:能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摆正两者的位...  相似文献   

2.
热爱而畏惧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靠什么?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关键。有人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心无旁骛,为教育教学全力以赴,呕心沥血,为莘莘学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也有人说,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于他们的勤奋与努力,在讲台,在笔端,在灯下,在笑容里,在沉思中。其实,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与畏惧。马丁·路德说,"我们必须热爱和畏惧上帝"。在教育者心中,受教育者应当是他们的上帝。热爱而畏惧,这样的职业情感决定着教师的从业态度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学会敬业     
唐宋 《学习之友》2010,(10):4-5
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所谓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尤其要把敬业精神的教育抓好。这是道德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岗位越来越多。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这是每个人都要遇到并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我们认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专心致志,勤奋认真,有高度的责任感,都要敬重自己的职业。近代人梁启超曾写过一篇题为(敬业与乐业)的文章,论述了个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职业怀着一种敬重的心情,他认为,其一,人…  相似文献   

5.
敬业才能兴校武汉市首义路中学校长蒋自立何谓敬业精神?宋代大思想家朱熹说过:“敬业者,精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由此可见,敬业精神是指人们对于所从事职业的高度投入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我校近年来由于坚持不懈地大力倡导敬业精神,不仅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上台阶,而且...  相似文献   

6.
(一) 敬业精神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被看作是在处理事物时,所具有的专心一意、严肃认真、勤奋努力、谨慎稳妥等态度、精神和行为的方式。用今天的话讲,敬业精神就是人们对所事之业所具有的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和崇高的荣誉感,就是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爱厂、爱岗、守业、乐业的奉献精神。 敬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和引导人们行为的内在要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其这个人的品格,并直接决定其事业的成败。正如荀子所说的:“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它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就要忠于这件事,将全副精力投入到这件事上,专心致志做好这件事。当今时期,我国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敬业美德  相似文献   

7.
滕鲁慧 《文教资料》2011,(5):130-131
敬业度是个体承担某一责任或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就教师而言,因为所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的"跳板理论"及柔性管理理论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敬业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何谓敬业?敬业即是对事业的敬重。换言之,即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热爱。那么,敬业精神就因“爱”而达到的一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显然,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育“四有”人才。可见,教书与育人是教师所担负的双重职责,由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就赋予了它特别的含义:一是要脚踏实  相似文献   

9.
陆岩 《甘肃教育》2008,(19):15-15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当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事业时,我们就必须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关爱学生的爱心。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从事教育事业就要热爱这个事业,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谁要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因此,教师必须拥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唯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相似文献   

10.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敬业精神是克服职业领域种种问题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首先学会的应该是敬业。大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学习上培养敬业意识,其次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对工作心存敬畏和感激之心,养成“工作中无小事”的工作习惯,最后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网的统计,我国现阶段教师倦怠指数达到约30%,一个学校倘若有较多的倦怠工作教师,那将是十分疲惫的教育。于是有人问:教师的职业道德哪儿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哪儿去了,教师的爱心又到哪儿去了?敬业成了人们聚焦的话题,然而教师的敬业应来自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在责任与高绩效期望下的自我追求与要求,敬业不纯粹是纪律约束出来的,也不是传统道德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环下折射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征及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它既是每个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或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殷切希望。社会主义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以敬业乐教、勤业精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主要内容。敬业乐教。“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崇敬和虔诚的态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热情。“乐教”就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敬重并重视自己的职业。敬业就是要像对生命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类共同拥有和推崇的一种精神。敬业具体地说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克服各种困难,善始善终与事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其中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敬业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敬业精神也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敬业度是员工对职业的一种承诺和投入,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研究发现,目前教师敬业度低的原因主要受学校管理水平、职业发展机会、福利待遇、教师工作的认可等因素的影响。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敬业度,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话说敬业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寻找“敬业”二字的具体解释,竟然没有找到,找到的只是“敬爱”、“敬礼”、“敬仰”、“敬烟”、“敬酒”之类的词语,且多数都是对礼教或人的尊敬,而缺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敬重。这或许是中国人的习惯,不重此道,也或许是“敬业”一词使用较晚,未引起编者们的关注。其实,敬业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我们常说的“对工作高度负责”,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概括。战争年代,张思德一心烧炭,是敬业精神,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谈判更是一种敬业;和平年代,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把承担社会义务,即把放眼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做到个人服从国家的需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献身于崇高的四化事业,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事业心。敬业,就是要克服职业偏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倡敬业精神,就是要求广大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尊重自己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热爱、坚守和敬畏三个方面.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培育应该以职业认知为切入点,培育职业热爱之情;以职业责任教育为核心,培育职业坚守之志;以科学的评价管理为手段,培育职业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8.
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一个高职毕业生要想较快地就业并在就业中得到发展,离不开敬业精神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9.
赵百昌 《考试周刊》2013,(43):23-24
<正>素养包括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结构。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一、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活动中。1.热爱教育事业。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无怨无悔,热爱她,忠于她,唯有如此,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做教育工作就应该敬业乐业,我们应领悟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安贫乐道,苦中求乐,以苦为乐,成为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20.
敬业精神是爱专业、专本职的职业观,它在人们创业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精神力量,自觉培养和发扬敬业精神是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必备条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美德,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们的企业需要敬业的员工,我们的社会需要敬业的劳动者,我们的时代需要敬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