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好奇、好胜、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诱惑力,从中他们可以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快乐。顺应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来指导写作,往往就能"玩"出好文章来。因为,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生活情境中,会忘了自己是在写作文,他们会急切地想说出心理话。"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也就是"情动"才能"辞发"。如"请你来解决"是网上一道很热门的  相似文献   

2.
<正>思品课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喜好思品课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活动化教学,才能保证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里所说的"活动教学"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  相似文献   

3.
顺木之天.意思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归结出的一种朴素哲理.作文教学这根"木",自然也有其独特的"天".作文教学固有的"天性"是什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情动而言形"的自然写作境界?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亲身的体验,他们才能有更深的感受,才能有更深刻的感悟。1.创设情境取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而最终又会回归生活。所以,思品课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从道德认识开始,经过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意志的培养,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形成道德习惯。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难以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主题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必须设计好”主题教育”才能使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道理。下面以川版全日制小学思品教材第九册《礼貌待人》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搞好“主题教育”。一、准确确定教学要求与要点是基础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思品课教学前,也必须首先确定好教学的要求与要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主题教育”及其他各环节的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思品课  相似文献   

6.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一旦脱离现实进行体验,只能让学生成为空谈道德知识的"理论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使道德在"体验"的催化下,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7.
顺木之天,意思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归结出的一种朴素哲理。作文教学这根“木”,自然也有其独特的“天”。作文教学固有的“天性”是什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情动而言形”的自然写作境界?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统一,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据笔者对思品课教学效果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思品课教学普遍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略述己见。问题一:道德认识存在技明显的问题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是思品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思品课要引导儿童分析一些道…  相似文献   

10.
王健 《辽宁教育》2002,(3):47-4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感情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词语,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关键。所谓激发情趣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将语言、形象、感情融为一体,理念寓于其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或感情氛围,形成一个和课文相吻合的心理场景作用于学生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情趣,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呢?一、创设情境,寓理于情情境教学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为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服务的,要有明确的目标性、针对性和艺术性,才能扩大教…  相似文献   

11.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引辩论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效果是令人欣喜的。 一、对思品课辩论式教学的认识 思品课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但由于思品课学习的都是比较抽象的道德知识,且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呢?科尔博格的道德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启示,他“提倡认识冲突法,即教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问…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品教学要坚持以情感人的教学原则。因为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内部它可以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信念,从而对道德观点深信不疑;在外部它可转化为一种渴望,一种动力,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芳 《新疆教育》2012,(9):46-47
《思品与社会》教学必须以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儿童为根本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做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因此,我们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迎春 《江苏教育》2001,(14):36-37
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的体会是,在思品课中多用、巧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比较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罗运谱(庐山区教研室)比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进行比较,才能进行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比较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互促进道德内化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较在思...  相似文献   

16.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的主旋律,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此就一堂低段说话活动教学课谈几点体会。低段教学中的说话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这类课型虽然具有充分展现儿童说话活动过程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儿童语言的情感障碍。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尽情发挥呢?我认为,教师必须以情动求辞发,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  相似文献   

17.
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是思品教学的重要目标。因而,导行成为思品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怎样发挥导行的作用,使学生真正能将自己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动,提高恩品课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思品课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此,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品社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要从本文中的几点才能使课堂活动做到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具体生动的情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思品课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道德认识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事物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之中通过看、听、想、议、练等过程,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产生行动的自觉性,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真正促成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儿童好奇的天性,利用儿童的生活视角,培养儿童辨析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问题生成中激发思辩,在教学情境中升华思辩,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思辩,从而营造品社课堂美好境界,激发新课程背景下品社课的活力,让学生在思辨中实现道德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