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理论的核心;所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间”,更有“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之说。他强调的“传神论”,即绘画以神气为中心,写形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在他的绘画理论中,关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表达、人物画形神兼备的要求对后世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重大。其中“传神论”强调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也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陈雄 《知识窗》2008,(12):6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相似文献   

3.
董佩君 《科教文汇》2013,(17):F0003-F0003
谈起国画人物画,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魏晋的顾恺之、初唐的吴道子和南宋的梁楷。特别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崇尚写意的审美基础。因此,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所表现的是意象,故称为写意画,其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即似与不似之间。而根据用笔的精细和粗放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_T笔、小写意和大写意。而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4.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5.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塔斯基提出的作为真之定义的T模式,引发了关于“真”的收缩论和膨胀论的争论。文章提出另一种真之定义即T’模式,作为对T模式的补充,从而改进了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并将真之收缩论和膨胀论统一起来。在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的基础上,文章对“存在”和“事实”加以界定,对“内在符合论”给以澄清,并阐明真之实用论和真之融贯论的作用及其关系,从而将真之符合论、实用论和融贯论以及收缩论和膨胀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绘画艺术“风骨”的索原与解读。“风骨”最初用于品藻人物,但其作为美学范畴的充分展示却离不开绘画领域。无论是顾恺之的首次引进、陆探微的创作实践还是谢赫的总结都对“风骨”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实践与升级,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在马克思的观点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但是马克思科技观具有两重性,所以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科学运用马克思科技观引领当代科技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由刘大椿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一书整合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分别以“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当代科学论探索”与“西方科学论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然后通过马克思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社会学、科学观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科学论的发展、西方正统科学论、后现代科学论等八个章节从辩护到审度对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夏 《科教文汇》2008,(12):187-188
“韵”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一直得到历代艺术理论家们的的热切关注直至今日,但通过翻阅大量研究成果,发现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韵”进行专题研究的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仅对声乐表演艺术中“韵”的分类进行论述,并希望能成为这一研究课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近代,“武术”随时代改变而有不同的称谓。名称虽有差异,但主要是受历代政治、军事、医学、伦理、娱乐与审美等相互交融,相互依存,而具有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技击与技艺的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适用技术理论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指出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由“内在论”到“外在论”再到“综合论”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上升过程。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论贵粟疏》说:“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回首历史长河,从古代农耕的先祖后稷,到北魏贾思勰、元初畅师文、明末徐光启……我国历代农学家兢兢业业,躬耕于农业的土壤上,为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翻开当代优秀农学家名册,湖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张扬珠的名字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3.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金融、产业领域中,确立科技信贷“结合论”、“工程论”、“追踪论”的三个论题,对于我国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探讨了“义外”论的展开以及孟子“义内”论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郭店楚简《六德》中论述了基于“门内·门外”的早期“仁内义外”论。《语丛一》则将“门内·门外”换成“人内·人外”,为告子“义外”论的提出做了准备。“仁内义外”论一方面认为“仁·义”皆由天赐予,另一方面又以是否具有“人内”的根据而将“仁·义”分为“内·外”,这与《性自命出》中由天赐予人内在之“性”的观点相矛盾。而孟子的“义内”论解决了这个矛盾,使天与人道的关系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林劲博 《科教文汇》2020,(10):167-168,176
“性善论”可以说是孟子的各个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创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而它自出现以来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他和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自然人性论”等都形成了交锋,而后世对其的研究更是从未停止。本文将会论述的是在各个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眼中的“性善论”特点,重在对历代文献、著作、观点的梳理,同时,笔者也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孟子“性善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报“特色论”质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目前编辑学界关于大学学报的研究中,一个所谓的重要命题就是“学报特色论”,这种观点认为:“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生命,是期刊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本文从大学学报的历史使命、“特色论”的论据以及编辑策划三个方面对“特色论”提出了质疑,认为“特色论”没有真正把学报特色与使命的根本关系摆正,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陈国俊 《内江科技》2009,30(12):144-144,207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本文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有审美教育、青年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接受美论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20世纪的三大发明(电磁波、核能、相对论)之一,而“BPH一DC”论却是“科学产婆”在20世纪里的最后一个婴儿。“BPH”即“不平衡”的缩写。“BPHDC”论它不是某个学派之说,也不是人为的定义和人为的规则,而是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都广泛应用的科学原理。其应用价值,无法估量,从治国安邦之策的制定,到自然科学之谜的解决,“BPH-DC”论举足轻重。本文只浅说“BPH”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