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所做的专题“那一代”在网上所引起的风波,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我觉得对“那一代”名师教育观念中一些具有服务于培养奴化人格的东西,拿出来批一批是很平常的事,并且已经平常到让人内心波澜不惊的程度。不  相似文献   

2.
激情三月     
本期《教师之友》,有几篇文章值得向大家特别推荐: 首推《思痛路》这一组专题文章。这个专题是《那一代》的一个自然延伸。关于此,专题的按语部分已经有所交代,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自《那一代》刊发以来,虽然读者好评如潮,但客观上,编辑部还是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对于是否是“炒作”,我们不想申辩。这样的申辩,在我们看来也没有多大必要。吸引“眼  相似文献   

3.
由本刊2004年第一期刊发的《那一代》专题文章所引发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中。从本期起,我们专门推出“那一代”专栏对此讨论予以持续跟踪,敬请广大读者积极关注并参与。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号《教师之友》杂志对“那一代”的批判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在下冒昧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15-16
“那一代”文章刊发以来。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来电,表达对这组文章的强烈态度:或高度支持,或激烈反对;或慷慨激昂,或理性言说……作为本次讨论的发起者,《教师之友》愿搭建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平台。愿为任何基于严肃立场的言!论提供传播空间。讨论在继续,我们的关注也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朱永新,原《教师之友》编委会主任;姜广平,《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见本刊2004年第一期专题“那一代”)一文的作者之一(原署名景颂)。本期编发他们关于“那一代”的对话,旨在实践“批评”的真义,但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那一代”专题中的第三篇,卢军老师的《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一,在教育在线教师之友论坛的有关讨论中,被认为是语气相对“平和”的一篇。我本人也认同这一点,而且十分欣赏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锋芒。卢老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年头,是2004年;有一本期刊,是《教师之友》。要谈论“70后”教师群体,这两个因素不得不说。2004午,《教师之友》第一期刊登了题为《那一代》的长篇文章,执笔人是蔡朝阳(网名阿啃)、卢军、白尘。文章开篇即以批判的口吻,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界有“三座大山”.分别是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文章写道:“我们也并不完全否认以魏书生、于漪、  相似文献   

9.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网络上好是爆竹不断。在教育网站最热闹的去处——李镇西之家,网友晴天一鹤向天歌引爆了年底最响的一根爆竹。题目也起得骇人——《石破天惊“那一代”》,是就《教师之友》第一期关于于漪、魏书生、钱梦龙那个专题而言的。对这三个恐龙级人物的评头论足很快就引来了一场包  相似文献   

10.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网络上也是爆竹不断。在教育网站最热闹的去处——李镇西之家,网友晴天一鹤向天歌引爆了年底最响的一根爆竹。题目也起得骇人——《石破天惊“那一代”》,是就《教师之友》第一期关于于漪、魏书生、钱梦龙那个专题而言的。对  相似文献   

11.
最近,《教师之友》杂志发表了一组题为《那一代》的章,是新生代语教师对魏书生、于漪、钱梦龙三位知名的特级教师的反思批评。杂志为此还加了编按。章分别对这三位特级教师在语教学思想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进行了批评。我想,在语教育界一定会产生不小的震动。这次的批评在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于2006年10月、11月分别在太原和武汉两地隆重举行,65节观摩课各显异彩。我刊将对这些观摩课按专题进行系列分析与评述。本期刊出专题研究之一——《教材处理:注重情感着力语言适度拓展》,以后将陆续刊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设与生成”“阅读课中的读写结合”“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及关注点”“如何把握童话教学”等专题文章。我们对系列专题的切分以及文稿中对专题本身的评价与把握,也许并不十分科学合理,但因为这些问题都是课改中老师们难以把握的,所以,我们愿意与广大教师一同探索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祭十二郎》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名作,苏轼曾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而不堕泪,其人必不友。”可见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下面就这篇章的抒情特点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本刊2004年第1期专题《那一代》所引发的讨论正在网上、网下热烈地进行中。有论者指出,这是“自1997年(《北京文学》组织的那次语文讨论)以来规模最大、最深刻的一场讨论”,“这场讨论将带给中国语文教育界以巨大的冲击。它的影响力将使我  相似文献   

15.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写论文对某些教师而言可能是难念的“经”之一;而当编辑最难念的“经”是什么?我个人以为,那就是每每教师朋友要问我的:最近写什么题材比较容易被采用,什么样的稿子是好稿子,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温立三先生在《人教版新高中(语)第五册修订说明》中指出,《孟子》专题的“学习重点不能像过去主要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的思想和章的写作特色,进而对《孟子》这部典籍有总体了解”(《中学语教学}2002年第六期)。通过《孟子》专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质疑解惑、查阅资料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应当而且可能形成专题教学的新的操作模式。我们教研组经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在班里辅导学生时,见到学生订阅的改版后的《高中数理化》。作为在各报刊已发表近百篇文章的我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看的,仔细阅读后觉得这本杂志真的不错。“命题大参考”对于最终要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太有用了,她为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学科防疫站”对于你学习中容易出错的问题解读十分清楚;“专题突破”对于学习重点内容以专题形式深化讲解;还有其他栏目的设置也十分实用……感谢《高中数理化》,让我的教学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8.
《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所做的专题“那一代”在网上所引起的风波,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我觉得对“那一代”名师教育观念中一些具有服务于培养奴化人格的东西,拿出来批一批是很平常的事,并且已经平常到让人内心波澜不惊的程度。不是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因为这样的批评局限在思想的外围,而且不够尖锐,对渴望真知和独立思考的老师来说,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比如,蔡朝阳老师在文中  相似文献   

19.
曹丽芳 《语文天地》2013,(20):13-14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安排有"口语交际"专题,题目是《假如我是导游》。这个安排很巧妙,因为第四单元是"江山多娇"教学主题,所选文章大都是游记散文,包括《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那》以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4,(2):79-79
由本刊2004年第1期专题《那一代》所引发的讨论正在网上、网下热烈地进行中。有论指出,这是“自1997年(《北京学》组织的那次语讨论)以来规模最大、最深刻的一场讨沦”,“这场讨论将带给中国语教育界以巨大的冲击。它的影响力将使我们在多年之后依然可以记起,并值得一再地同味”。这样一个论断,也许下得早了些,但将两次讨论联系起来也是自然的。其实,仔细省察这两次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