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朓的山水诗,体现了与大自然一往情深的对话,时时悄然微露轩举之风姿,不仅警绝动人,而且时含灵心妙悟,实践了他的“壮思奋飞,冲情云上”的审美追求.这在他精心经营被称为“独步千古”的发端上最为显见卓出一起首便浸入境界,创出氛围,无论视点的凝聚,景情的交互渗透,时空的选择,还是上下句的布列,语言的运用,大多形成风格多样的特征,而被推许为“一大法门”,单从对唐人影响之普遍看,凌凌乎逸出魏晋六朝诸家之上.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与谢朓同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者,但其诗歌却各具特色。其原因与他们各自的生平经历密不可分,大谢玩世不恭,小谢畏惧灾祸。但二者诗歌又都有隐逸的一面。本文试从此出发对二者山水诗艺术风格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和谢朓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名家,二者对山水诗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相比较而言,二人在山水诗的创作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谢朓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其进行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摆脱玄言影响,注重抒写性情;做官与隐居,庙堂与山水相互结合;篇幅更为短小,题材更为丰富;对仗更为工整,音韵更为讲究等方面,为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对盛唐诗歌的勃兴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永明时期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永明体的提出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不同于前代诗歌的新特点。谢朓、沈约秉承了前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艺术技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刻画景物工丽细致以及超越前代的新变等。他们的山水诗集中体现了永明体山水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谢朓诗文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具有阶段性,出仕初期以当时流行的希冀隐逸思想为主,出守宣城期间以"吏隐"思想为主,晚期作品中隐逸思想则带有游仙色彩,而隐逸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9土文学作家。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永远怀着对故乡的挚爱和对湘西的深情:由对外在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致和人事风物的描绘,到边地民情风俗的分析考证;从对各类人物的洞悉塑造,到对理想、自然人性的挖掘和赞美;从对湘西贫穷落后的深深忧虑到强烈而不卸的责任意识等,无不流淌着浓浓而不衰的湘西情怀。  相似文献   

10.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还影响到他们将来人生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自卑情结的分析以及对大学生自卑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旨在帮助降低“自卑情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为日后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让他从小就在思想里萦绕着一种浓浓的恋母情结。随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结更加浓烈,以致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诗人笔下对母爱的直接抒写和赞颂,都是这一情结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他笔下妇女、儿童的题材,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则是他恋母情结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念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每次转变都与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密切相关。盛唐时代兴盛的禅宗,无论从生活行为还是审美情趣上都对当时的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便是山水诗审美观念的转变。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人的山水观念以“游”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赏”为主;盛唐时代,则以“归”为主。虽然不能排除在盛唐以及此后的山水观念中有多种审美情趣并存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美学情趣,人们所追求的正是以王维为代表的那种“清空”、“无染”之境。  相似文献   

18.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