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山水诗和题山水画诗有不同的内涵,同时题山水画 诗,李诗扩张,杜诗内敛。李诗面热而内寂,杜诗心热而外静。李诗面热而内寂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 ,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 ,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杜甫二人的遇合同游及别后情形,历来的记述语焉不详,错讹亦多。经过详细考证,李杜的两次遇合是天宝三载(公元七四四年)之秋的梁宋游和天宝四载(公元七四五年)之秋的齐鲁游;李杜分别后,李白赠有杜甫两首诗,而杜甫怀赠太白及追忆故人旧游的诗作则有十八篇,其中单独怀赠李白的诗作就有十篇。由此易见二公交情乃李疏旷而杜剀切,两次遇合同游对杜甫影响较大而对李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5.
杨郁 《现代语文》2007,(4):22-22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学的两座高峰,李白飘飘欲仙,有“诗仙”之称;杜甫博大精深,有“诗圣”之誉。两人共同生活在由盛到动乱的历史时期,然而,相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两位同样伟大而却迥然不同的诗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9.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0.
钟馨 《文教资料》2013,(24):3-4
“诗仙”李白深受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响,为人自然、率性,又因其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其诗歌散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艺术魅力.其艺术风格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文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此前作者对李白杜甫交游研究的论点,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在上述论点基础上,通过审视和分析杜甫怀赠李白的一些作品,得出以下结论:1.时人有认为李白和贺知章初会于开元十八九年间,这种说法不能成立;2.李白奉诏入京,不可能在天宝元年;3.李白受玄宗重视,主要由于其不凡文才,不由其它;4.李白诗享盛名,在天宝初入长安之后。  相似文献   

12.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是很成熟很有造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4.
陆游于诗,主张“工夫在诗外”,同时也强调学习优秀的诗歌传统,因而他的诗能博采众家之长。他的诗中,闪烁着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蕴藏着陶渊明朴质高洁的品格,显露出高适、岑参边塞诗那种雄伟壮阔,更洋溢着李白那种挥洒豪迈飘逸。不少论者对此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本文仅就陆游最为崇拜并经常称道的前代诗人屈原、杜甫和李白对他的影响略抒自己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身份问题本来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但也被引入了文学研究,尤其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比较,存在文化身份的语境.将政治学中的身份认同理论转换于研究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文学问题,可启发我们思考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纪念李白诞辰 130 0周年暨李白文化节于 2 0 0 1年 9月 2 2日至 2 6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隆重举行。本次文化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光明日报》社主办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江油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李白研究会承办。四川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李进、聂荣贵、冯崇泰、徐世群、邹广严、郝振贤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菊花 ,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任沈卫星 ,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文化领事柯博司及绵阳市、江油市的主要领导到会祝贺。文化节期间 ,举行了李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  相似文献   

17.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高美 ,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 ,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8.
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他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热爱祖国,批判黑暗,蔑视权贵,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叛逆精神,他还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使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诗者,吟咏性情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这句话用在李白、杜甫二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在此,仅从一个方面来说明。李白生性豪迈恣纵,他的诗歌意象也多奇幻色彩。他特别喜欢恣意的夸饰,如他写时光的飞逝,人生的短暂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语史上,以诗论诗这一形式为李白、杜甫所首创。李、杜的论诗诗虽然传世不多,但却不仅以其特殊的形式,也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所反映出的诸多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李、杜论诗诗中蕴涵着的文学观、文学批评观、创作观等,并比较其异同,进而追寻其形成异同的原因,以认识李、杜论诗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