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教师讲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课堂如一潭死水。因此,掌握课堂提问学生的艺术是十分必要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答题兴趣。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仅仅巧妙的设计问题还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或画简图,听录音等手段,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也可以通过语言提示或生动,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答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但在提问的方法或技巧上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在提出问题后停顿的时间不足,学生思考时间小充分,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而导致错误,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有的教师虽然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不少。但在学生回答困难时,没有给予提示或回答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教师若能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提出问题,并能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固然重要,及时解疑答问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重视提问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加强答疑技能的训练。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答疑方法。点拨术点拨术是指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难以突破旧知识的束缚时,教师用恰当的提示、简洁的引导,给学生开启一个新的思路,使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个学生问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如何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正三角形?教师可提示:是否只能在平…  相似文献   

4.
黄权光 《广西教育》2008,(32):49-49
反问启发式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提出:“当时日本政府说他们不是侵略中国,而是帮助中国治理国家,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回答:  相似文献   

5.
经常在课堂上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差错或遇到了困难,教师迅即换一个学生回答而不是让学生把错误的观点表达完整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板演时出现了审题、方法或运算上的错误,教师当即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换一个学生板演而不是让学生把错误的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如有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提出其它不同的见解,教师会立即予以制止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于炅 《宁夏教育》2006,(2):58-59
小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当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喜爱或易于接受的形式时,他们学习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学习自信心就会提高;如果教师评价让学生不适应甚至反感时,其焦虑感就会增强,学习动机就会减弱。课堂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就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提出问题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改兴趣教学中可采用下列方法:1.问号式批阅学生的作文经过草稿、修改誊写等过程,错误或不当绝大多数已不属粗心所致,而是学生的使用习惯使然,如果让学生自己改,他们很难发现这些问题。此时,教师需做的不是作一一修改,而是采用符号()提示将其明确,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修改。例如对学生作文中这样一段话,教师可作如下提示:①当我远行的脚步响起时,妈妈,俯身洗衣的妈妈,你为什么不抬头?为什么不抬头看看您正将远行的儿子呢?②是怕泪水模胡了儿子的誓言?③…  相似文献   

9.
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只有在学生情绪上找到一个引爆点,才会得到他们积极的反应,收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丰富、完善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和手段,使口语训练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卓有成效地激发起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教师的讲授或指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与训练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而且应该诱发学生对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的向往期盼之情。实践证明,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能收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学生热烈的掌声和兴奋的目光,反映出引导提示所产生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或作答有误时,教师往往立即让其坐下,另找别的学生回答。至于通过别人的回答,那些学生是否把问题弄明白了,教师则很少再去过问。调查表明,这种作法乃是学习上差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一时“卡壳”,教师不予补救;学生欠债积少成多,教师补救失时;学生积重难返,失去信心,教师对其期望值几乎为零,于是渐渐跌入了差生的行列。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提出问题遇有学生“卡壳”时,教师如何处置才会避免上述恶果的产生呢?实践证明下述方法是可行的。1.积极诱导…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不会解答或解答不准确时,教师便予以启发点拨。如果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回答,这时教师会示意学生:这个问题课下要好好想一想,做一做,一定要弄明白才行。然后便进行下一个环节或提问另外的学生,可以说这一幕在每位教师每堂课上都时有发生,似乎成了一种教学习惯。  相似文献   

12.
表情启动效应就是指教师最初站在讲台上所表现出的情绪对学生情绪的感染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愉快情绪,学生的愉快情绪的强度会提高26%,但是如果教师表现出悲伤情绪,学生的悲伤情绪会提高43%。客观语言提示是指教师对学生流露出的语言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客观积极的情绪提示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3.95%,同时人的悲伤情绪下降17.3%;悲伤情绪提示后,人们的悲伤情绪提高26.8%,同时,愉快情绪下降16.7%。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观提示效应也很明显,我们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语言提示后,愉快情绪强度上升17.3%,但是消极的悲伤语言提示后,愉快情绪下降12.1%。因此,目标提示后,人的情绪会向着提示的方向改变。目标提示是指人们确定的目标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的研究表明,低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示,造成被试的记忆效果下降20%以上;适当高于学生一般情况的提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5%-18%。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湖南教育》2002,(21):43-43
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我们尝试建立了一种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要方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示、设问。教读课文,有时教师事先要做一点“提示”或指明学习目的,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提出自学的要求,或指点自学的方法等。要言不烦,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学,把学生引上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还常采用设问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紧扣文章的思路提出来的,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5.
一、有意在学生面前出点差错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如果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或纠正错误时,总是高高在上,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低微的被教育者。唯教师马首是瞻,课堂上唯唯诺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解答问题时,教师不妨偶尔有意出点差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觉得“老师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与教师唱“反调”.这时,教师是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关,还是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如果不给学生机会,则必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其创造性;如果顺其自然,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但是你却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他们的参与是多么的积极.下面就是本人与学生就一道解析几何题展开的探究,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或已有的知能储备不足,难以解决问题或思维过程出现“短路”而导致思维流受阻时,大多会以问题的形式向教师“求援”。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援助”并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是否得以维持,而且还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能顺利延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已得到了解决,还有学生在举手,思考仍在继续的情况,他会说“我还有一种想法,不知是否正确”或“不知我的这种思路对不对”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杨伟 《阳光搜索》2014,(1):16-18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时,由于受到前概念、实验器材、注意力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不能认真领会,结果就会出现思考问题不全面或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学生思考、交流问题或动手实验操作之前给予“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