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媛媛 《新闻界》2012,(5):38-41
本文通过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媒体文化环境的差异,结合"郭美美事件",分别解析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的媒介因素和主体因素,并提出如何减少网络危机传播"文化折扣"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产剧驶入出海快车道,文化折扣现象的存在成为阻碍我国国产剧顺利出海的一块顽固磐石。本文以法国作为样本国研究,分析国产剧在法国传播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审美取向、台词译制、受众解码、价值差异四个层面挖掘国产剧法国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的成因,并从内容、渠道、译制、受众、人才五个方面提出关于消解国产剧海外传播中文化折扣的策略,以期能够对我国国产剧海外传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由“文化折扣”引发的网络公共危机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媛媛 《今传媒》2010,(5):53-55
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的概念起源于普通经济学,它是指"在确定娱乐产品交易的经济价值时,必须被考虑到的文化差异因素"①。在此,本文借用"文化折扣"的概念和视角,将"文化折扣"现象定义为由于地域、宗教信  相似文献   

4.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分散与聚集,群体分化与交织,呈现出由群体性向集群性分散特点,传统群体和阶层单位的传播理念受到挑战,以个体需要为目标适他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新理念。"适他传播"指传播机构根据受众社会阶层、对媒体需求的动机、使用媒体的时间、空间、媒体选择偏好及解码习惯和解码能力,针对受众个体需求而进行的传播。"适他传播"强调从信息到媒介选择,以及编码形式,都量身定做,实现以最适的方式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5.
陈涵 《新闻爱好者》2012,(16):21-22
在微博时代,微博传播信息的时效性,能够进行网络议程设置,并逐渐形成"沉默螺旋"的作用使其成为危机传播的鼓风机。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编码和解码的不一致又导致了危机的非良性扩散,这已经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6.
张涵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1-112
继"毒豇豆"、"苏丹红"之后,近段时间热传于网络的"皮革酸奶"、"皮革胶囊"等词,再次证明了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热词的产生可以说与食品安全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密不可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拟从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营造和谐的传播氛围三个角度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传播现象进行探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于2020年9月11日正式上映,从动画版本初始时隔20年,终于迎来真人版电影.然而这部众多大牌华人明星参演的真人版《花木兰》却并未形成业内期盼的高热之势,口碑与票房皆不尽人意.以中国经典故事为素材的《花木兰》是一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影视作品,却充满了西方人封闭而刻板的"东方印象".文章从中华文化符号的表层构造、核心思想的更替、"印象东方"的人物形象设定等角度深入剖析了西方对中华文化的想象,阐述了目前我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并从降低"文化折扣"、文化共性解码、融合中西文化精华以及明星选择多元化等方面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对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崛起的同时,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落后,需要摸索出更有效的对外传播机制.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以个案式经验总结为主,上升到理论高度和全局视角的成果还不多见.本文从传播学视角,从信息触达、认知解码和态度认同三个基本环节,提出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的策略:首先,在信息触达环节,需要将传播主体从官方扩展到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9.
文旅融合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主场"机遇,但传统的旅游外宣图书却常因"文化折扣"而吸引力不足、传播效益受限.文章以《智水仁山》为例,解析地方文化旅游的国际表达和外宣精品图书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10.
石雁 《传媒》2016,(7):88-9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杰出代表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重要的编码/解码理论,该理论将意识形态编码的文化形式和受众的解码战略联系了起来,分析了意识形态领域信息的生产与接受问题.本文在编码/解码理论视阈下解读电视法治节目所产生的意义及其如何体现法治内涵,研究电视法治节目的信息编码生产与信息解码接受过程,在此基础上反思如何提升电视法治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为华莱坞电影国际化提供了契机.然而,华莱坞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折扣"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世界主义的理念为华莱坞电影走出"旧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引,通过对新世界主义视野下华莱坞电影国际传播理念的重构,梳理从民族主义到新世界主义华莱坞电影输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吸收好...  相似文献   

13.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西纪录片在历史传统、话语系统、审美取向、制作理念、营销意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纪录片在对外传播的历程中面临无形而巨大的沟壑,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图从"文化折扣"的概念切入,分析纪录片这一特定种类在跨文化传播中受到的阻碍及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中符号的演变。随着信息沟壑逐渐消弭,跨越了文化、国家、民族的信息传播量渐渐增长。在我们消费符号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符号与旧有符号的冲突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消费世界中的符号趋同化现象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笔者试图通过提出"符号生态位"这一概念(参考生物学中的"生态位"概念而提出)来描述符号消费的趋同化现象与该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16.
林玉佳 《当代传播》2024,(1):97-102
本文基于传播学跨文化理论研究,通过对《王者荣耀》海外玩家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文化实践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展开。经过三级编码后,本文发现文化冲突、游戏设计、玩家认知、文化融合强度、不可控因素这五个主范畴,对国产游戏出海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方式和作用路径并不完全一致。本文通过分析他们之间典型的关系与结构,提出了“国产游戏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的理论构想与维度。研究认为,海外玩家初次接触《王者荣耀》会因为文化差异引发解码冲突,导致对游戏的抵抗或对游戏文化理解的偏差,形成“文化折扣”,后期通过游戏内、外两个层面实现游戏的“文化增值”,改变游戏认知,促成对游戏的认同,由此增强国产游戏对外传播中与海外玩家的意义共享,搭建文化传播的多元渠道,推动国产电子游戏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7.
胡程远 《今传媒》2014,(7):16-17
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媒介帝国主义"。传统媒介环境下文化帝国主义现象非常突出并有其事实基础——文化传播的失衡。但是网络时代下全球化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各国文化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信息传播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各种文化都有了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相对平等的文化呈现和延续的平台。综合来看,网络传播有助于弱化文化帝国主义尤其是媒介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8.
谭海燕  唐广 《新闻前哨》2022,(14):17-20
在新冠疫情反复的时代下,小众旅游人少、分散的优势逐渐呈现在大众视野。小众旅游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小众旅游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小红书App为例,依托融合文化理论,在参与文化、旅游书写、符号修饰、编码与解码的剖析下对小众旅游的信息策展展开探讨。针对小众旅游信息传播暴露的问题提出策略,弥补其缺陷,作出补充,共同促进小众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