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色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形式,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山西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并将红色旅游纳入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工作中。本文通过对山西红色旅游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到,山西发展红色旅游优势明显,机遇契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及要面对威胁挑战。鉴于这些情况,应该从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红色旅游的供应水平;打造智慧红色景区,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红色旅游的社会服务能力;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提高红色经济创收能力等方面,促进山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而激发红色旅游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胶东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从文旅融合的要求来看,胶东地区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拥有良好的融合基础,具备较好的融合发展条件.但是,当前胶东地区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发展尚不成熟,融合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3.
以发生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植根于红色旅游定义,从游客感知理论与感官角度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并分析红色旅游对游客的教育效果及游客视角下优秀红色旅游产品的类型与特点,研究发现:红色旅游显著提升了游客对景区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而高度感官参与、体验性强的红色旅游产品更加受到游客欢...  相似文献   

4.
吕梁是晋绥根据地的腹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影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在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吕梁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引起了政府与社会人士的高度重视.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完善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从而促进吕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有血有肉新的吕梁形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深入扬州红色旅游景区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扬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扬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提出相对应的开发对策: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新型旅游模式;加大红色景区投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区域部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旅游内涵、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双向延伸;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与保障能力、培养景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6.
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庆红色旅游发展较为迅速,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重庆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红岩联线成功案例,提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重庆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之一。本文采用AHP构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南充市朱德故里进行案例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这三个案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产业融合专项政策、产品内容与融合深度、资源整合与融合广度、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四个方面还有待完善。为此提出创新路径:推动产业融合政策落实,加强资金保障;深化红旅融合,打造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产品;拓宽融合广度,资源组合推动业态创新;注重红色旅游融合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不仅能在经济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一项政治工程、社会教育工程和文化传承工程,红色旅游的开展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娱乐休闲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爱国教育、理想教育和美学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认为,红色旅游的开发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统筹开发、突出重点,求实创新的原则。只有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从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的角度设计若干对策,才能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实现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章分析了红色旅游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意义、湖南"红三角"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论述了为加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红色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夹金山位于宝兴县,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多彩,红军长征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结合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合理、科学地开发长征文化"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在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和促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旅游意识的普及,旅游演艺市场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旅游演艺产品开始从附属产品转化为旅游景点新的主体旅游资源。敦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依托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敦煌旅游演艺项目和演艺市场均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敦煌旅游演艺项目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敦煌旅游演艺业的开发和发展应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服务,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促进敦煌旅游演艺业的深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是众多旅游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威海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做出了表率。秦皇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借鉴威海的先进经验,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科学合理实践性强的旅游业转型升级策略。如:旅行社转型为旅行服务社,餐饮住宿完善升级,将博物馆打造成研学休闲的景点,重视夜游体验增加演艺健身活动,文旅农商融合热销地方特产,大力推动文化遗产活化等。  相似文献   

13.
贾芸 《职大学报》2014,(3):76-79
“旅游演艺”又被称为“旅游演出”和“旅游表演”,旅游演艺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演出节目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旅游演艺的概念的阐述,系统的分析了旅游演艺的类别及现状.提出了我国旅游演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主要集中于武术文化项目、民间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和古代体育文化项目的挖掘开发,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品牌产权保护不力、产业开发思路不清和产业联动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保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淳厚。保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基础设施不完备,教育相对滞后,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制约了保定红色旅游的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在区域合作中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原住地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推进保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新旅游发展六要素[1]的提出更好地诠释了目前旅游产品与旅游需求供求关系间存在的矛盾。保山位于祖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虽晚但发展迅速且成果显著,但与日益渐增的旅游需求相比,其旅游产品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有待进一步提升。试图对新旅游发展六要素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关系进行探讨,并对保山边境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最后基于新旅游发展六要素提出保山边境旅游产品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旅游资源和武术资源丰富,利用好这两大资源发展武术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具有代表性的登封少林武术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用生态文明的视角对少林武术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少林武术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山旅游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当前也面临着旅游产品建设滞后、体制创新不足、资源整理能力欠缺、综合接待能力乏力等问题,使其在区域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旅游业升级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中山市旅游升级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大旅游产业转型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旅游要素体系、加快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等发展战略,最终促进中山市旅游业的全面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旅游的内外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体育旅游的产生包括内、外两方面动因,外部动因是体育旅游产生的条件,内部动因是体育旅游产生的关键。体育旅游的外部动因是体育旅游业发展,国内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增多,体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及和平环境和安全保障;内部动因是体验异地艺术文化的雄奇,感悟个体生命的充盈,释放压力、疗治心灵的伤痛,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寻求刺激和增长知识。提出了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开发特色性体育旅游资源,培养专业体育旅游导游和服务和救护人员等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及相关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开发前景,近年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有: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国民收入水平低,作为体育旅游主要目标市场的中间阶层人数偏少,对体育旅游消费的认知不全面,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资金缺乏,硬件设施跟不上,产品开发不力,有盲目上马现象,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陕西体育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